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进入导航第1页课时作业2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进入导航第2页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9·中山高三诊断)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B进入导航第3页解析:材料“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反映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市场的虚假繁荣,说明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调整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宗教观念受到冲击,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的背景,不是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故D错误。进入导航第4页2.(2019·吕梁高三统测)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两国的做法()A.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B.有利于调节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C.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D.刺激了各国的出口贸易A进入导航第5页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英国降低关税是为了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打开世界市场,这客观上使其他国家提高关税;经济危机中,美国等国提高关税是为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这又使其他国家纷纷建立了关税壁垒,故A项正确。这些做法不利于调节贸易纠纷,故B项错误。这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有效途径,反而加重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故C项错误。关税壁垒减少了各国的出口贸易,故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6页3.(2019·南宁高三联考)有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胡佛政府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C.胡佛政府政策为“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D.胡佛政府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进入导航第7页解析: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被普遍奉行,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并没有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美国经济的运行方式在经济危机刚发生时期并没有发生改变,材料也体现不出来,故B项错误;材料中列举了胡佛的经济干预措施,胡佛的干预经济政策失败了,为后面罗斯福干预经济提供了经验教训,故C项正确;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8页4.(2019·咸阳高三统测)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点()A.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A进入导航第9页解析:根据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可知,佛利民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10页5.(2019·开封高三联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罗斯福的下列措施中无法用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B.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C.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D.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D进入导航第11页解析:从材料“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农民发放补贴、社会救济、实行最低工资等措施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缓和了社会矛盾,故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符合题意。进入导航第12页6.(2019·荆州高三质检)美国时任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C进入导航第13页解析:罗斯福新政被指责有弊端,但“行政效率十分低下”不实,而且美国依然保持三权分立,并且维护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的宗旨,故A、B、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干预国家经济,扩大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材料“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说明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故C项正确。进入导航第14页7.(2019·益阳高三评估)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平民诗人伯顿·布拉利写道:“一位生产者交纳的,一美元来享受服务。(一美元给政府,用于试验的开支。)一美元给赚钱者,勤俭节约的人。(一美元给浪费者,这真是五五分成!)”这句话认为“新政”()A.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B.以工代赈做法大获成功C.赢得了广大民众支持D.促进美国经济迅速恢复A进入导航第15页解析:材料信息“一位生产者交纳的,一美元来享受服务。(一美元给政府,用于试验的开支。)一美元给赚钱者,勤俭节约的人。(一美元给浪费者,这真是五五分成!)”说明政府的开支劳而无功,即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罗斯福新政赢得了广大民众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经济迅速恢复,故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16页8.(2019·茂名高三适应性考试)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A进入导航第17页解析:材料“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和“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故选A;罗斯福新政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效果,排除C;材料只是涉及特定时期的美国总统与最高法院的博弈,排除D。进入导航第18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9.(2019·德阳高三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两代农耕在西北推广,黄河两岸的草地被清除。为满足都城的木材需要,温带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使黄河河床升高,不时泛滥。汉朝时,黄河每9~16年决堤一次,到了唐朝后期变成了10年一次,北宋中期3.6年一次。12世纪后期黄河改道更是常见。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在黄河中游重新开垦脆弱的黄土地,导致黄河南河道每1.89年出现一次灾情。而在其进入导航第19页他领域,利益驱使对资源的掠夺也愈演愈烈。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明清时期,伐木出售成为大宗买卖。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鹿皮成为出口商品,致使鹿在台湾南部基本绝迹。——摘编自(英)伊懋可《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材料二:美国西进运动之后,人们纷纷移民开发西部土地,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使用先进的犁地工具开垦耕地,让原本缺水的西部更加干旱,生态环境也更加脆弱。此外,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也疏于管理。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修建对枕木的需求进入导航第20页激增,大量森林被砍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19世纪末1亿英亩土地被废弃。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开辟,矿产、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规划管理,联邦政府开始认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经济价值,制定出相关法律制度,承担起对其保护开发的主要责任。第二次环保高潮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期间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等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进入导航第21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及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概括美国环境保护措施的特点。(10分)答案:(1)原因: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诱导。影响: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竭泽而渔,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原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两次工业革命(铁路建设的需要);政府管理的缺失;民众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特点:以政府为主导;强调通过法律的手段;设立专门性的环保机构;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进入导航第22页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农耕在西北推广……为满足都城的木材需要……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在黄河中游重新开垦脆弱的黄土地……利益驱使对资源的掠夺也愈演愈烈……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诱导等方面概括分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再从生态脆弱、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回答其影响。进入导航第23页(2)本题根据材料二“西进运动之后,人们纷纷移民开发西部土地……此外,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也疏于管理……随着铁路的修建对枕木的需求激增,大量森林被砍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两次工业革命、政府管理的缺失、民众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等方面分析美国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再根据材料二“制定出相关法律制度,承担起对其保护开发的主要责任……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等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即可从政府为主导、法律的手段、设立专门性的环保机构、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概括美国环境保护措施的特点。进入导航第24页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