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进入导航第1页第二部分导学课堂与素养提升进入导航第2页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进入导航第3页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进入导航第4页单元提能自主学习课进入导航第5页1知识体系建构进入导航第6页2热考命题主线主线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知识主线1.由空想到科学(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进入导航第7页2.由理论到实践(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进入导航第8页3.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东欧和亚洲成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4.由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导航第9页►总结提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点:(1)两次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两次革命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2)两次革命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4)在两次革命中,列宁和毛泽东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5)两次革命的成功都对世界产生进入导航第10页了巨大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进入导航第11页2.不同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它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因此这一革命的性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3)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它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入导航第12页主线二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知识主线1.初步建设: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制度构建的完成。进入导航第13页3.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停止活动。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4.发展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政治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制化的新时期。进入导航第14页►总结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1)特色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③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进入导航第15页(2)作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入导航第16页④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对中国的整个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导航第17页3横向中外关联对比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异同进入导航第18页进入导航第19页进入导航第20页4史学素养提升高考非选择题题型突破题型影响、作用、意义类●题型解读影响、作用、意义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之一,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选准答题的角度,形成合理的答案框架。(1)影响、作用和意义:三个概念虽然属同一类问题,但是,内涵有很大的区别。“影响、作用”既包括积极作用,也包括消极影响;“意义”则主要从积极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历史影响,还包括历史事件的性质。进入导航第21页(2)一般此类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答案,也有的是对内、对外的影响,还有的是表述为结束了旧的、开创了新的、影响了世界等。(3)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解生产力是根本的变化,政治、文化的变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进入导航第22页●解答技巧(1)注意从性质、阶级属性、任务、背景等出发进行阐述。(2)要注意从国内、国际角度出发阐述。(3)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等角度出发阐述。进入导航第23页(4)要注意从“点”“面”“链”的角度叙述。如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点”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面”为:民主、资产阶级、世界历史的地位。“链”为:给封建专制制度致命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入导航第24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同时,民族区域自治是一种政治体制,通过这一政治体制,吸引少数民族人民参加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活动,在民主的基础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李安辉、王升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政治文明的追求》进入导航第25页根据材料,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答案:意义: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吸引少数民族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活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进入导航第26页5易混易错辨析1.空想社会主义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示: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没有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进入导航第27页2.《共产党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提示:《共产党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进入导航第28页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提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进入导航第29页4.“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提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马克思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将首先在英国这样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进入导航第30页5.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考虑革命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和革命的结果。()提示:例如,二月革命前俄国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国家,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胜利果实落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所以,从革命的任务和结果来看,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委员会,工人、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我们说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进入导航第31页6.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当时的俄国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进入导航第32页7.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导航第33页8.《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主要区别是其体现的原则不同。()9.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提示:《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体现人民民主原则,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提示:《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入导航第34页10.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只要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即可。()提示: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进入导航第35页11.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相同。()提示: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需要国家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因此,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所不同,作为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中央政府向港、澳派驻军队;台湾可以保留军队。×进入导航第36页12.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提示:两者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但并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两者的区别在于:(1)设立的地区不同。前者在港、澳地区,后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2)自治程度不同。前者具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后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4)解决问题不同。前者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后者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进入导航第37页13.“一国两制”政策下“两制”地位相同。()提示:“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导航第38页14.“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示:“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的兴起和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单元提能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