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进入导航第1页第二部分导学课堂与素养提升进入导航第2页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进入导航第3页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进入导航第4页学案4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入导航第5页进入导航第6页创新微课以微知著考点解读活化思维课时作业随堂训练知能巩固进入导航第7页考点解读活化思维研史料实证,通历史解释,让历史认知更深刻进入导航第8页命题点一历史概念——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史料研读史料一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选集》进入导航第9页读史:史料一中“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史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进入导航第10页史料二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进入导航第11页读史:史料二主要从革命党人的妥协、北洋军阀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不成熟、袁世凯与帝国主义的勾结等方面说明了资产阶级一系列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从侧面指出了新三民主义出现的必要性。进入导航第12页史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读史:史料三中结合时间“1924年8月”可知史料主要反映了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涵。进入导航第13页■史料运用1.史料一的内容是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方面的具体阐述?要达到什么目的?参考答案:是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阐述。目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进入导航第14页2.为解决史料二中革命党人面临的困境,孙中山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思想发生转变的客观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进入导航第15页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变化?并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参考答案:变化: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进入导航第16页■史论归纳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进入导航第17页进入导航第18页命题点二综合考点——探究毛泽东思想■史料研读史料一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进入导航第19页读史:史料一中“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进入导航第20页史料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压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读史:史料二中“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和人民打成一片”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进入导航第21页■史料运用1.史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参考答案:观点: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战略。意义: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叙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进入导航第22页2.史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毛泽东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思想: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原因:既是对历史上传统民本思想的借鉴,也是在革命实践中对人民创造历史这一理念充分认识的结果。进入导航第23页■史论归纳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进入导航第24页命题点三历史概念——邓小平理论■史料研读史料一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读史:史料一中“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说明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进入导航第25页史料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读史:史料二中关于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说明邓小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入导航第26页■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参考答案: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导航第27页2.结合史料二,分析为什么有人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参考答案: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些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又一次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新方向。进入导航第28页■史论归纳1.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导航第29页(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7)关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进入导航第30页2.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进入导航第31页创新微课以微知著强学科素养,拓历史视野,让素能提升更全面进入导航第32页一、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1.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B进入导航第33页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国民党“一大”是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转折点,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由向欧美学习转为向俄国学习,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并未完全学习俄国,故B项正确,孙中山是在与共产主义的对比中谈“圣库制度”,并非一脉相承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生主义,故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34页[思维升华]在学习中要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孙中山并不主张在中国走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学习苏俄的一些做法是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推向前进。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满清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进入导航第35页(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进入导航第36页二、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2.海外有媒体曾这样形容邓小平——他是“中国的梦想家”,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该媒体称赞的是,邓小平()A.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B.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C.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D.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A进入导航第37页解析: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为实现中国富强的梦想而奋斗,因此海外媒体形容他是“中国的梦想家”,故A项正确。进入导航第38页[思维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进入导航第39页(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进入导航第40页随堂训练知能巩固实战高考题,品味经典题,对话高考命题专家进入导航第41页1.(2018·北京卷)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C进入导航第42页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的能力。1927年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受挫后,毛泽东决定转向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C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于1930年,在遵义会议之前,A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应在“井冈山道路”之后,D项错误。进入导航第43页2.(2017·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进入导航第44页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发表于1956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4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