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01自学——必备知识02研读——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研析——命题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线索一改革开放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线索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调整生产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目的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目的是通过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以此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体制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观念。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土地改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_。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并举。(三)“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重工业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三大改造1.内容(1)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社会主义制度2.结果:1956年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朱汉国《新中国经济史研究》核心论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指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成功的探索1.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1956年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__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工业国3.八字方针: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_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二)探索中的失误1.原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2.表现(1)事件:“____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____________”。(3)危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大跃进共产风(三)十年建设成就1.工业: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3.能源:石油实现自给。(四)“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表现:在“__________”的狂潮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全面夺权2.整顿(1)周恩来调整和整顿经济,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2)邓小平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3.危害(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图解历史】1.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信息提取: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其中,主体是工业化,起辅助作用的是三大改造。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信息提取:“过渡时期”,指的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心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漫画解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信息提取:“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患。【概念阐释】“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教材补遗】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特点①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②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③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④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2.统购统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3.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侵扰。1958年中苏决裂后,严峻的战略形势与东南沿海脆弱的防务系统让中央领导层开始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战备基地的战略问题。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重点一凯歌中奋进——“一五”计划的实施与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原因【论点】“一五”计划的工业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原因是:(1)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十分发达;(2)工业基础好;(3)地理位置优越,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史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一五”计划的内容及特点史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反映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及其原因。(2)史料二中“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3)史料三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试答:(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试答:【提示】(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2)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追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试答:【提示】①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②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③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相互关联,被称为“一体两翼”。1.“一五”计划的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技术弱。(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点二“赶超”的岁月——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论点】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成功的探索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1971~1973年周恩来对经济的调整和1975年邓小平对经济的全面整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这两大问题上出现的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史料一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 1 第24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1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