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索引览知识体系·清脉络课时作业提升练知识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通·必备知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2.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_________的国家。(2)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牢固基石,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独立主权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体现了_________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2)意义: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2)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确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_____自治区正式成立。(2)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_________,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藏民族平等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2.___________,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3.______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革命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_________的指导思想。2.修改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___________________》。3.“依法治国”: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实事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论必记】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建国纲领。《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革命性,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特点。2.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4.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研·史料探究】探究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材料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特殊的民主”的突出表现。提示: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迄今为止范围最广泛的民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而其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民族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探究点2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材料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探究】依据材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提示: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日益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有利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知识点二祖国统一【通·必备知识】1.理论:(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_________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社会主义2.实践:(1)香港、澳门回归。(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①1979年元旦,停止_________,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_________被打破。③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炮击金门隔绝状态一个中国原则【史论必记】1.“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九二共识”是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进行了成功实践。【研·史料探究】探究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材料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提示:①方针和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②影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探究点2“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的关系材料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摘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探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提示: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二只有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制度化交往机制才能够得以延续。在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不会有任何的松动。——2017年9月,国台办答记者问【探究】(2)“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有何内在一致性?为什么说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立场?提示:一致性: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原因:①“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也是两岸处理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根本原则。②“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发展,关键是是否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③“九二共识”对于两岸两会交流、政党互动、高层会晤以及两岸关系最终走向,都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览知识体系·清脉络览知识体系·清脉络答案速填:①开国大典②1954年宪法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⑤民族区域自治⑥十一届三中全会⑦平反冤假错案⑧基层民主选举⑨“一国两制”⑩香港、澳门回归览知识体系·清脉络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事业 7.18 现代中国的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1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