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考点知识细化五大组成要素及特点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整体性的含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整体性原理的指导意义素养要求应用实践绘制简单的关联示意图研究某一要素的分布发展变化,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列举实例说明新功能研究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要素间的联系研究环境变迁,分析整体性能列举实例进行解读研究特殊环境特征,分析整体性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整体性基础梳理自主通关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物质联系3.整体性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相互制约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能量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联系、大气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2.主要体现(1)海洋与大气之间海洋输送给大气大气将传输给海洋(2)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的传输与交换。动力岩石圈水圈热能动能势能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发展演化的原因,相互联系的纽带。圈层间地理环境2.实例(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作用CO2、H2OO2制造作用O2CO2、H2O消耗有机物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2)地理环境中的、等物质运动。碳循环光合有机物呼吸水循环四、桂林“山水”的成因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二氧化碳溶蚀(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岩石(基本条件),如石灰岩、白云岩特性:可溶性、透水性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有机酸、的数量及水的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二氧化碳无机酸流动性大气降水地面地下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水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岩石圈(2)发育条件: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和裂隙发育广泛,性、性很好气候条件位于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月降水较多地形条件该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空隙可溶亚热带湿润4~7中部南部透水水文条件和地下水丰富,作用强烈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有机酸地表水流水侵蚀有机质[特别提醒]桂林山水的形成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集中体现。桂林山水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而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共同作用形成桂林山水,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②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增大增大减少③气候:降水,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灾害性天气增多。④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⑤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遭受破坏。减少增大下降生态平衡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性。整体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有人说长江三峡水库的修建耽误了崇明岛的“长大”,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提示]有一定的道理。三峡水库的修建拦截了一部分泥沙,使随长江径流入海的泥沙量减少,一定程度上使长江口的崇明岛这个冲积岛淤积减缓了。2.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高频考点互动探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例1](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❶,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❷。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❸。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❷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❸图示主题为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❹图中显示长江口附近海域西部的浮游植物密度较东部小教材寻因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综合判断(1)由信息❸、❹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的8月浮游植物密度是自西向东增大的(2)由信息❶、❷可知,不同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结合❸、❹可推知,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水体含沙量大,泥沙中营养物质丰富,随径流入海以及海水的顶托影响,长江口附近水体中含沙量与营养物质自西向东增加,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增大综合判断(3)由信息❶可知,营养盐、光照、水温是影响海水浮游植物数量的正相关因素,到冬季时水温降低,浮游植物数量会减少,此季节入海径流减少,泥沙含量减少,营养盐类物质减少,密度高值区会向陆地方向移动[尝试解答](1)D(2)C(3)A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命题视角一针对某一地理要素,研究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019·深圳模拟)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所在自然带不同B.海拔不同C.水热状况不同D.地处坡向不同2.乌鞘岭与野牛沟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月份存在差异,下列自然原因可能正确的是()A.乌鞘岭距海近,7月累计水分最足B.野牛沟纬度低,9月累计热量最足C.乌鞘岭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D.野牛沟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1.C2.D[第1题,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而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气候条件(水热状况)不同造成的;研究地都位于祁连山南坡,植被类型相同,所处的自然带也相同。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野牛沟在7~9月的生物量最大,说明此时段气候条件最好;乌鞘岭在7~8月的生物量最大,气候条件最好。]命题视角二研究某特殊区域,分析环境要素间的关系某群岛面积12200km2,由数百个小岛组成。岛上植被低矮、浓密,无天然树木生长,鸟类丰富。读图,完成3~4题。3.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阴凉多风的气候B.过早与大陆分离C.单一的地形D.火山不断喷发4.群岛上鸟类丰富得益于()A.靠近大陆的位置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3.A4.B[第3题,读图可知,该群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常年受西北风影响,且受西风漂流影响,阴凉多风,不利于树木生长。第4题,群岛四面环海,受沿岸洋流影响,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适合鸟类生存;是否靠近大陆和是否有大型食肉动物对鸟类生存影响不大;根据题目信息不能判断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弱。]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且数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例2](2019·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❶。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❷。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❸。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思维流程]信息提取❶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使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中分离出来❷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❸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大陆冰川消退后,补给类型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❹图中显示了地中海、黑海、里海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教材寻因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山脉隆起,进一步改变了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地理事物,影响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综合判断(1)由信息❶可知,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使里海从地中海中分离出来,结合信息❹可以看出,板块运动导致了山脉隆起,使里海流域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同时山脉隆起也阻挡了海洋气流进入,使气候变干(2)由信息❷可知,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此时大陆冰川开始融化,大量进入里海,使其补给量大于蒸发量综合判断(3)由信息❸可知,气候进一步转暖后,大陆冰川大幅消退,此时里海的水源补给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1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