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考纲内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高考考纲]深远持久正确精神世界精神力量全面发展环境文化活动交往行为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健康向上考点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提示: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对比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含义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角度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对比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注意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求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续表)【考点过关】1.某校以《生态小公民》课程为平台,开展了生态环保教育,上一节环保课、学一门小技能、落实一项硬举措,让环保理念教育从课堂里走向生活中,“小公民”焕发出强大的环保正能量。这一活动表明()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C.②④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B.①③D.③④[解析]A①符合题意,“让环保理念教育从课堂里走向生活中”,表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②符合题意,开展环保活动使得学生能感受环保理念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表述错误,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故选A。2.“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C材料中,“隐性传播”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①④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②③与“隐性传播”无关。故选C。考点2文化塑造人生1.丰富精神世界。(1)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要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增强精神力量。(1)作用: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原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醒:把握影响和塑造的区别。(1)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消极的文化也会影响人的成长。【考点过关】3.电影《红海行动》中的“勇者无畏,强者无敌”“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等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人们的文化素养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人们创造文化又享不断提升用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C材料强调,《红海行动》中的一些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①④正确。材料没体现人们的文化素养在不断提升,也没体现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4.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近两年,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我国本轮高考改革要实现教育由“教书育人”到“育人教书”的转变,学生从“学业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转变,这些转变势必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江苏省高考改革启动时间为2018年,总体框架实施“3+3”模式,选考科目从“6选2”调整为“6选3”、高中文理不分科……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江苏省将国家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拓展为: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水平与课程修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与艺术特长、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等六个部分,以更有针对性、引领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从文化的作用角度,说明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2)作为学生,就如何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新高考谈谈你的具体看法。[解析]第(1)问从文化的作用角度,本题可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学生具备“核心素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说明学生具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可从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谈具体的看法。[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培养核心素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热点考向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三年高考】1.(2018年天津卷)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信中国》展示的不仅是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更是让信仰形象站起,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这表明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B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说法错误,错在“主要”。书信承载的历史不一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D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选A。2.(2018年江苏卷)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goingto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解析: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因为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属于文化塑造人生,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17年江苏卷)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A.文化平等B.文化影响C.文化借鉴D.文化传播文化差异文化传承文化包容文化市场文化交融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自觉解析:材料只涉及“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的文化平等,A不选。“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因而我们要对之进行传承,故B的关键词切合材料,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借鉴”和“文化包容”的问题,C不选。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的问题,D不选。故选B。【难点突破】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指向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强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强调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2)强调方面不同:“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性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的。(3)代表词语不同:创造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搞好人际关系、润物细无声、孟母三迁、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月是故乡明、中华民族的春节情结、乡音难改等,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考题预测】1.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浓浓的乡愁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乡愁也增进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符合题意。乡愁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更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②③观点错误。故选B。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物虽然静默,可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与人交流——走马观花者,它给你展示造型之美、工艺之美、色彩之美,令你惊叹;细心欣赏者,它向你讲述自己的光阴故事、人世变迁,让你感怀。材料表明()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②C.②③B.①④D.③④[解析]D文物的造型之美、工艺之美、色彩之美,令人惊叹,文物背后的故事、人世变迁,让人感怀,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也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①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热点考向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三年高考】4.(2018年北京卷)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三部分 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