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组提升测试6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题组提升测试6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2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2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于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与文学作品和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曲高和寡”。()——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渐行渐远,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苦心经营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上。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B.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C.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D.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解析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不是递进关系,故排除A项;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该为“文学奖”,且应放句首。也可借助句后破折号的作用看,此破折号的作用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C、D两项。故选B。答案B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C.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D.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解析A项与原文破折号的用法都是对破折号前面文字的解释说明;B项,突出语意转折;C项,引出总括性的说明;D项,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表示两个破折号中间的文字是插说的话。故选A。答案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B.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D.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解析A项,主语残缺,“赢得”与“关注度”搭配不当;C项,“文学”与“黑色幽默”主宾搭配不当;D项,“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主宾搭配不当。故选B。答案B4.(2020·四川重点中学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人最早发明了伞。“伞”始用于何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可以收拢的“伞”出现以前,伞最初的几种形式,如盖、笠、簦等,在先秦乃至更古时就已经出现了,远早于文献里的记载。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南北朝时期,油纸伞诞生,而“伞”这个字也终于被造出来了,写作“傘”。如果代表某个事物的文字已经产生,说明该事物在社会上应广泛存在了。到了宋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的《斗茶图》中均有所反映: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已经无法考证(确定)故寻常百姓难以买起伞就非常普及了解析依据“但可以确定的是”的转折关系可知,第一个空应填“不能确定”,联系“‘伞’始用于何时”可知,语意是说伞到底始用于何时的时间点已经无法确定,由此可推知第一个空的答案;依据“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可知当时的伞贵且是权力身份象征,且注意“因为”这一关联词;又依据“到了南北朝……而‘伞’这个字也终于被造出来了,写作‘傘’。如果代表某个事物的文字已经产生,说明该事物在社会上应广泛存在了”说明早期的伞不流行、不普及。由此可知第二个空应填:故寻常百姓难以买起;依据“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可知前后名画中都有很多人使用伞,说明伞的流行和普及,由此可知第三个空的答案:伞就(已经)非常普及了。5.(2020·云南省昆明市新高三期末考试)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2019年6月28日至2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举行。28日中午大阪峰会正式开始,日本首相主持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位发言,作引导性讲话。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习主席还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推出对外开放的若干重大举措。习主席已连续七次出席或主持G20峰会,这充分体现中方对G20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高度重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把握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答案①2019年6月2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大阪举行。②习近平受邀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主张。③宣布将推出对外开放的若干举措。二、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始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学霸,培养出诸多政治、学术、文学等大咖。范仲淹、魏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据清嘉庆年间官修《全唐文》收录的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陈氏书堂记》载,五代时期,著名的“高考补习班”是南朝陈文帝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后裔创办并不断扩大的位于浔阳县(今江西省德安)的“陈氏书堂”。“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陆续诞生了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知名书院。其中睢阳(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700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如当年的自然灾害、河运海运、粮食问题、边界争端等),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做好并背熟文章,一旦考到,直接默写出来。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1000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辅导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简直神乎其神。他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吕祖谦著有《古周易》《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博议》《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集》等。朱熹的儿子、张栻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针对科考,吕祖谦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当然,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备受诟病,同时期的温州乐清诗人刘黻就讥讽道:“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自宋仁宗执政末期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摘编自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产生于唐代,到清代才废止,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分布于众多领域。在古代“补习班中”,书院的名气最大。B.唐末至五代,一些避居山林的读书人创立私人书院,战乱频繁和官学式微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C.五代时期,位于浔阳县的陈氏书堂颇具规模,“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当地已成年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D.吕祖谦针对科考,对书院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教学内容紧密贴合科举,于是前来学习的人很多。解析C项,“五代时期,……当地已成年的‘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错误,选项扩大范围,第三段说的是“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由此可知,原文还有“子弟之秀者”的限定,选项忽略了这一限定。故选C。答案C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从科举“补习班”出现的背景说起,继而论证书院的历史和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B.第三段比较了官私书院的不同,并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现象。C.文章第四段引用史料记载,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各历史时期的私人书院为迎合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功利施教的做法。D.文章虽然在“谈古”,但语言富有时代感,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解析B项,“第三段……并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数量增多”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的例证不能论证“私人书院数量增多”这一内容,第三段举出“陈氏书堂”的例子,并说“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这一材料是证明私人书院规模扩大。故选B。答案B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办书院集修书、校书与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以提高他们参与科举考试的应试能力。B.因为宋人吕祖谦“押题”神乎其神,所以朱熹的儿子、张栻的女儿都曾投其门下求学。C.虽然吕祖谦自创的备考模式很受考生追捧,但同时期的诗人刘黻却对这些应试做法颇有微词。D.封建朝廷为了遏制私人书院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干扰,自宋仁宗执政末期开始多次打压私人书院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组提升测试6 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