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19·河南南阳高三期末)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质不同,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答案解析雾的分散质是细小的小水滴,分散剂是空气,霾的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剂是空气,A正确;由图示可知大气中的HNO3和H2SO4分别与NH3反应生成的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颗粒物形成雾霾,B正确;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时消耗的反应物而不是催化剂,C错误;铵态氮肥在施用或保存过程中会产生NH3,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解析2.(2019·江西南康中学高三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选项古诗文化学知识A《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焰色反应B《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强水为氢氟酸选项古诗文化学知识C《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糖类均有甜味D《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答案A答案解析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钾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的,通过“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可判断该鉴别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故A正确;玻璃中的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由“惟玻璃可盛”可判断,强水不可能是氢氟酸,故B错误;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例如淀粉属于多糖,没有甜味,故C错误;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故D错误。解析3.(2019·广州高三调研测试)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3.3]庚烷()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甲苯(C7H8)互为同分异构体B.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10molO2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含立体异构)答案B答案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12,与甲苯(C7H8)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根据C7H12+10O2=====点燃7CO2+6H2O可知,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10molO2,B正确;该化合物中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因此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同一平面,C错误;该有机物为对称结构,其一氯代物有2种,D错误。解析4.(2019·福建三明高三期末)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加酚酞呈浅红色的溶液中:Ba2+、K+、HCO-3、NO-3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Ca2+、Na+、Cl-、HS-C.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Mg2+、Fe3+、Cl-、NO-3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Cu2+、SiO2-3、CH3COO-答案A答案解析加酚酞呈浅红色的溶液呈弱碱性,Ba2+、K+、HCO-3、NO-3之间不反应,在弱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A正确;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HS-与H+产生H2S气体,和OH-会发生反应产生S2-及水,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强碱性,Mg2+、Fe3+与OH-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Al反应不会生成H2,C错误;Cu2+为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3+、Cu2+与SiO2-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解析5.(2019·广东揭阳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图1用于配制0.10mol·L-1NaOH溶液B.利用图2用于测定中和热C.利用图3所示装置收集HClD.利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少量NH3答案D答案解析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故A错误;图2装置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B错误;HCl密度比空气大,图3装置收集时应从长管通入,故C错误;图4装置为固液反应不加热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NH3,故D正确。解析6.(2019·河南滑县高三调研)CO可以消除N2O对大气的污染,发生反应为CO+N2O===N2+CO2,其反应经历两步反应:①N2O+Fe+===N2+FeO+(慢);②FeO++CO===CO2+Fe+(快)。已知:较慢的一步反应控制化学总反应的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相同,CO的浓度越大,总反应速率越大B.Fe+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途径,FeO+是中间产物C.反应①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若转移1mol电子,则处理11.2LN2O答案B答案解析化学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决定,上述总反应速率与CO浓度无关,A错误;Fe+参与反应,最终又生成了Fe+,它是催化剂,FeO+是反应①的产物,是反应②的反应物,它属于中间产物,B正确;反应②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没有指明“标准状况”,不能用22.4L·mol-1求气体体积,D错误。解析7.(2019·A10联盟高三段考)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CO2+H2O===CaCO3↓+2H+B.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C.NH3通入NaClO溶液中被氧化成N2:3ClO-+2NH3===N2+3Cl-+3H2OD.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答案C答案解析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A错误;氧化亚铁是金属氧化物不能拆,B错误;NaClO氧化NH3生成N2、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NH3===N2+3Cl-+3H2O,C项正确;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Ba2++2OH-===BaCO3↓+2H2O+CO2-3,D错误。解析8.(2019·湖南邵东创新实验学校高三月考)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H4+H2O=====催化剂△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C.电池工作时,CO2-3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2-3答案D答案解析1molCH4→CO,碳元素化合价由-4→+2上升6价,1molCH4参加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故A错误;电极A上H2参与的反应式应为:H2+CO2-3-2e-===CO2+H2O,故B错误;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O2在B极得电子,其电极反应式:O2+2CO2+4e-===2CO2-3,故D正确。解析9.(2019·合肥市高三期末)下列叙述或书写正确的是()A.H2(g)+F2(g)===2HF(g)ΔH=-270kJ·mol-1,则相同条件下,2molHF气体的能量大于1mol氢气和1mol氟气的能量之和B.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1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ΔH=-57.4kJ·mol-1D.500℃、30MPa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38.6kJ·mol-1,在此条件下将1.5molH2和过量N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kJ答案B答案解析从热化学方程式H2(g)+F2(g)===2HF(g)ΔH=-270kJ·mol-1可知,反应放热,即1mol氢气和1mol氟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HF气体的总能量,故A错误;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水由气体变为液体要放出热量,即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1,故B正确;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C错误;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氢气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氨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3kJ,故D错误。解析10.(2019·山东济宁高三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molSO2溶于足量水,溶液中H2SO3、HSO-3与SO2-3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AB.0.2molNO和0.1molO2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0.2NAC.64g铜丝加热下在硫黄蒸气里完全反应后,失去的电子数为NAD.1L1mol·L-1Ca(ClO)2溶液中含ClO-的数目为2NA答案C答案解析1molSO2溶于足量水,发生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根据物料守恒有SO2、H2SO3、HSO-3与SO2-3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其数目之和为NA,故A错误;0.2molNO和0.1molO2充分反应后,由于化学平衡2NO2N2O4的存在,所以混合物的分子数小于0.2NA,故B错误;64g铜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铜和硫反应2Cu+S=====△Cu2S后Cu由0价变为+1价,故1mol铜失去NA个电子,故C正确;因ClO-部分水解生成HClO,故溶液中含ClO-的数目小于2NA,故D错误。解析11.(2019·湖南长沙高三模拟)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12H22O2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C.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D.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2mol答案A答案解析乙酸橙花酯的分子式为C12H20O2,故A错误;由于乙酸橙花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1mol该有机物含有1mol酯基,所以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故C正确;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碳碳双键,所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2mol,故D正确。解析12.(2019·百师联盟高三调研)第三周期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溶于水可得四种溶液,0.010mol·L-1的这四种溶液pH与该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XYZWB.Y元素形成的单质存在同素异形体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YD.X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答案B答案解析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mol·L-1,根据图像,W对应溶液的pH=2,说明W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一元强酸,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即W为Cl;X对应溶液的pH=12,则X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一元强碱,即X为Na;Z对应水溶液的pH2,即Z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为二元强酸,即Z为S;Y对应的水溶液为酸性,由于H2SiO3难溶于水,故Y只能为P。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P3-S2-Cl-Na+,故A错误;Y为P,P单质有红磷、白磷等,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即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顺序是HClH2SPH3,故C错误;反应后生成Na3PO4,Na3PO4属于强碱弱酸盐,PO3-4发生水解反应,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解析13.(2019·山东临沂高三期末)依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结论A将某氧化物溶于水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化学 刷题1+1(2019高考题+2019模拟题)阶段检测(2)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3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