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4 语言优美文采斐然课件
专题十三品佳作,得高分学案34语言优美,文采斐然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记叙文语言要有文采,主要是指描形绘色、写景状物时能够感染人、吸引人、打动人。议论文语言要有文采,实际上是指语言要达到形象生动、活泼有味的要求,即形象化的议论。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增强议论文文采的实用方法。怎样的作文才能赢得老师的青睐?怎样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近几年的优秀作文,就不难发现,在很多优秀作文中,整句的运用十分突出。或排比,或比喻,或反复,或特殊句式连排,或古诗词连用,或段与段的整句对应,等等,使得这些优秀作文多姿多彩。[高考印证]循径而登,终至顶峰听说读写,展汉字魅力;诗词曲赋,现生命诗意;生旦净末,观舞台人生。这是语文。纵一叶之扁舟,驾奔腾之骏马;赏花观月于西湖,煮酒交友于赤壁;听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感周围世事沧桑的变化。这也是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三条路——课内学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看似殊途,实则同归。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亦不应有一较高下之意。三者有机结合,融于一身,方能循径而登,终至顶峰。小学的元音辅音、字词句段,中学的听说读写、篇章结构,高中的诗词鉴赏、文本解读皆为基础,是打开宝箱的钥匙,是快速走进语文世界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它们,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又怎能建造起语文素养的万丈高楼?囿于一室之内,终不会眼界开阔,还可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而课外阅读,才真正开阔了语文的天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喜欢语文的人,必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观长达七百多英里的徒步跋涉,哈罗德如何向我们诠释生命的责任——勇敢地去挑战生活中的不可能。他,一个退休老人,如此勇敢地为友情、为爱情而行。我们是否也应如一个人的朝圣般,扬起生命的风帆?赏落花流水,谁有情,谁无意。在康桥的柔波里,青荇浮动,生而如莲,逝去如蝶的林徽因,在那一场康桥绝恋中可曾失落过?或许对她而言,那不过是红尘中的一场偶遇。一旦分别,便无痕迹,转身便是路人。生命中的真情,又该如何斟酌?阅雪国的火车上,叶子那美丽倔强的容颜闪现;读一座城的沦陷,背后白流苏的凄美爱情故事让人感动;看气质如兰的女子,妙玉那样的玉人陷泥淖;观白鹿原的历史,思人性的卑劣与良善。这都是阅读的世界,它让我们的内心沉淀,让我们深思。然“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更好地理解语文,感悟生命,还是得走进生者的世界中,去感受那生命的曼妙。不到荒漠,又怎能体会到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辽阔与苍茫?不观飞流,又如何悟得那珠玉迸溅、飞流直下的壮美与豪迈?不近江南,又怎能体会到那烟雨蒙蒙、香雾缭绕的婉约与柔美?不听秦腔,又怎能感受到那黄土高原上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苍凉?不赏昆曲,又怎能欣赏到那江南烟雨中繁花迷离、雅美绝伦的曼妙?生命要在行走中积蓄,素养要在实践中涵养。人生旅途的攀登中,没有绝对的一径而至。语文素养的提升中,也唯有三者结合,才能促使我们顺利地到达顶峰,然后,向着更高的山峰前行。(2016年全国卷Ⅱ高分作文)亮点借鉴: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是思想内容的外衣,考生灵活地在比喻、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整句,灵活地安排段落,充分而独特地表情达意。工整的句式,铿锵的语言,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让人拍案叫绝的同时,引起心灵的共鸣。1.(2019·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围绕“报国情怀”,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中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核潜艇的研究和入列,莽莽海疆有了制敌于千里之外的“钢铁蛟龙”,背后深藏着科研人员的奋斗和牺牲。他们用“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诠释了“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怀。这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这是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这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情怀;这是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发情怀。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几枝,就会给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设比喻,可以使所写的事物形象生动;大胆夸张,会使文章显得灵气飞扬;善用设问,可以启人深思;反复吟哦,可以抒发绵绵之情;等等。简言之,修辞运用贴切,常收奇效。[高考印证]教育以何为标准漫画中的两个孩子,因分数不同而获得亲吻与巴掌的不同待遇。得100分的孩子因失掉两分而换来巴掌,得55分的孩子仅因及格而获得亲吻。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在教育孩子时究竟应以什么为标准?两个孩子因分数高低而受到奖惩,那么分数应该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吗?当然不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仅以分数作为标准,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阴影与追求名利的功利心态。分数只是检测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不能就此断定一个学生的优劣,用功学习,失败而无悔,也应得到奖赏。若长期以分数作为标准,这世界将会失去多少梦想家?又会多出多少台造假的机器?试想,若马云的父母在他数学得低分时对他态度冷淡,惩以巴掌,又怎会有如今的阿里巴巴?若达·芬奇在画不好鸡蛋时被臭骂一顿,又怎会有《蒙娜丽莎》这样的名画问世?若钱锺书在数学考试时受巴掌之罚,又怎会有《围城》的嬉笑怒骂?分数不是唯一,更不该成为孩子的负担与枷锁。除了分数,这幅漫画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好学生因没有拿到满分而被打,右边得61分的孩子脸上的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优等生就一定要得满分呢?家长是否对孩子过于苛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等生也可能出现失误,何必苛责。丘吉尔曾说:“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若长期这样苛责优等生,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优等生索性放弃追求,加入容易受奖励的差等生行列;二是优等生一味追求完美,失去美好的天性。“从小就被教育追求完美,长大后才知道适可而止是多么重要。”一个孩子,他将要面对的人生必然有不如意的地方,从小教育其追求完美反而不能帮助其形成平稳的心态。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有不足与失误,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与特长。苏格拉底曾言:“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多看看孩子身上的太阳,无论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考取北大时,国学满分,数学零分。而我们仍然为她身上的诗词、昆曲、书法等才华而惊叹,却忘了她数学的不足。太阳上也有黑点,但并不会掩盖其光芒。所以,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吧!这幅漫画的终极要义,我认为是在警示家长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应学会怎样更好地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是让青年人能终身自我教育。”一位名人如是说。要使其能终身自我教育,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品德,二是兴趣。“德者,才之帅也。”而兴趣是促使一个人成为人才的重要推动力。苏格拉底曾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家长们,别再只看分数,别再苛责孩子的不足,要时常自问:“我点燃火焰了吗?”(2016年全国卷Ⅰ高分作文)亮点借鉴: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修辞灵活,各司其职。设问、反问并用,设问之后亮观点,反问之后引深思。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厚重性和意蕴美,使文章语言精美,表达有力。2.仔细体会下面两段话,说说这样的语言妙在何处。(1)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伴我快快乐乐地生活;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随我无忧无虑地成长;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让我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的分析](2)临高远眺,思潮如流,良辰美景,总看不够。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月如钧,冬看雪白洁如玉。[我的分析]答案:(1)(示例)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这些比喻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很好地扣住了“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这一话题。(2)(示例)这段文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的喜爱之情。整段文字句式整齐,音韵铿锵,颇具感染力。引用能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巧妙地展示出来,以显示广博的阅读面、丰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常见而实用的方法就是运用一组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巧妙地嵌入古诗名句,这样会使语言生动活泼,光彩照人,还能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有书卷气、有诗意的文章,会令人眼前一亮。[高考印证]民族之魂扎根中国老子《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清旁人仅是小聪明罢了,唯有参透自我才是真正的聪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多少民族魂的种子早已在这片土地扎根萌芽。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民族之魂在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中一次次磨砺与蜕变,在困苦中茁壮生长,走向巅峰。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周易》作为千古传承的中华文化载体,其乾卦位居第一,乃六十四卦之首,而乾卦中的句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对中华魂的高度概括。历朝历代,自强不息者数不胜数,宛若夜空繁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奋斗精神,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毅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气节,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爱国深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民族之魂正如那无垠的野草,扎根于中华大地,生生不息。大梦无疆,远志翱翔,民族之魂在五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孕育着亘古不变的中国梦,坚定一贯秉持的信念,开出国泰民安的繁花。“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是魏源改革图强的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忠心报国的写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亚圣孟子的儒学理念……家国情怀之下,梦的诗篇在改革中传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是陈胜的远大抱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王昌龄的满腔热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的豪情壮志……梦与志向,给这个民族甘霖与阳光,民族之魂正如那斑斓的繁花,绽放于中华大地,芬芳馥郁。自信高傲,勇于创造,民族之魂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淘洗出骨子里的自信与坚强,长生不灭是它的姿态,绵延万里是它的傲骨。《沁园春·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尽是毛泽东关于民族之魂的自然流露。正如他笔下那般,他的丰功伟绩赢得了后世的传颂与赞扬。或许历史会沉淀哀痛与伤感,却永远无法泯灭华夏民族的自信,民族之魂正如那千年的银杏,傲立于中华大地,如火如荼。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华夏民族兮生于无极,民族之魂兮扎根于中华大地。(2017年全国卷Ⅱ高分作文)亮点借鉴:本文的引用如点点星光,虽散布于全文之中却一目了然。这些引用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使考生的观点更加深刻有力。文章引用的诗句与文章主题完美契合,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用典丰富恰当,排比气势如虹。3.仔细体会下面语段中引用的妙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答案:语段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文字的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文章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4 语言优美文采斐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4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