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选择题1.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然后用滤纸将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开观察。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不能得出的钠的物理性质是()A.钠在常温下是固体B.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C.钠的熔点很低D.金属钠很软答案C答案2.将Na2O2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反应后立即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现象是()A.滴入酚酞后不显色,振荡后显红色B.滴入酚酞后显红色,振荡后红色变深C.滴入酚酞后不显色,振荡后先变红后褪色D.滴入酚酞后显红色,振荡后褪色答案D答案解析在Na2O2粉末中滴入水后,两者反应生成的NaOH可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又由于Na2O2具有漂白性,可使变红的酚酞试液褪色,故选D项。解析3.钠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式为()A.金属钠B.NaOHC.NaClD.Na2CO3解析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分布很广,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解析答案C答案4.下列关于Na+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独立存在B.比钠原子活泼C.要保存在煤油中D.易得到电子答案A答案解析Na+是由Na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的,Na+的最外层已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B、D两项均错误;金属Na可以独立存在,要保存在煤油中,而Na+只存在于化合物中,不能独立存在,故C项错误,A项正确。解析5.(双选)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HClB.K2SO4C.FeCl3D.饱和NaOH溶液答案CD答案解析钠遇水或水溶液均能发生反应生成H2,故以上四个选项均能满足题干中有气体放出这一条件。A、B两项中每有23g钠进入溶液均生成1gH2,溶液质量增加22g,故A、B两项均错误;C项中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FeCl3反应产生Fe(OH)3沉淀,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故C项正确;D项中钠与水反应消耗了水,由于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导致有NaOH晶体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轻,故D项正确。解析6.下列关于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汽油中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答案A答案解析钠与氧气的反应,在常温下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故A项正确;若钠着火用水扑,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且钠燃烧的产物Na2O2又与H2O反应生成O2,使燃烧更剧烈,故B项错误;由于汽油易挥发且易燃烧,故C项错误;由于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是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故D项错误。解析7.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钠的还原性很强解析钠的熔点低可由钠与水反应时能熔成闪亮的小球来证明;钠的密度小可由钠浮在水面上证明;钠的硬度小可在切割钠时证明,与其在水中反应的现象无关;小球四处游动,剧烈反应,有“嘶嘶”之声,证明钠的还原性很强。解析答案C答案8.将一小块钠投入盛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答案C答案解析将一小块钠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所以首先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一系列现象。随着2Na+2H2O===2NaOH+H2↑反应的进行,水被消耗,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液中的Ca(OH)2有部分析出,可以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解析9.新切的钠表面很快变暗,变暗时的产物是()A.Na2OB.NaClC.Na2CO3D.NaOH解析新切开的钠的断面为银白色的金属钠,而在空气中钠被氧化生成Na2O,因此变暗。解析答案A答案10.下列物质之间不能反应的是()A.Na和水B.Na2SO4和Cu(OH)2C.Na2O和水D.Na2O2和CO2解析B项中Cu(OH)2为不溶性碱,不溶性碱只能与比较强的酸反应,而不能和盐溶液反应。解析答案B答案11.把4.6g钠投入到95.6g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假设水无蒸发现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4.6%B.7.7%C.8.0%D.10%答案C答案解析解该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②简捷、准确地计算溶液的质量。设生成的NaOH和H2的质量分别为x和y。2Na+2H2O===2NaOH+H2↑2×232×4024.6gxyx=4.6g×2×402×23=8.0gy=4.6g×22×23=0.2g溶液质量为:4.6g+95.6g-0.2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g100g×100%=8.0%。解析二、非选择题12.下面是有关Na及Na2O2性质的探究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①熔成小球②在空气中燃烧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⑤D.④⑤(2)取(1)中生成的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几滴水,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如何检验该气体?(3)总结Na2O与H2O、Na2O2与H2O、Na2O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规律,写出Na2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Na2O2是否为碱性氧化物。答案(1)C(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生成的气体为O2。(3)2Na2O2+4HCl===4NaCl+2H2O+O2↑不是碱性氧化物答案解析Na在空气中加热,首先熔化成小球,继而燃烧,得到产物为淡黄色固体Na2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2=====△Na2O2。Na2O2可与H2O反应放出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即可证明生成的气体为O2;Na2O与H2O、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Na2O+H2O===2NaOH(生成碱)、Na2O+2HCl===2NaCl+H2O(生成盐和水),而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不难推测出Na2O2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Na2O2与HCl反应不只生成盐和水,还生成了氧气,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解析13.某学生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2)如何进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试管和酒精灯(2)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玻璃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估计小试管已满时,用拇指堵住小试管口移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3)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响声,并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时,有尖锐的爆鸣声答案解析由钠和水反应来验证钠的物理性质,要使钠块与水接触,应想办法将钠块放入水中;证明钠和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就要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验证气体的可燃性。实验的现象通过迁移课本实验现象即可。解析14.某校拟定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干燥的CO2不能和Na2O2反应”和“CO2在水存在情况下才能与Na2O2反应”。为此,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关闭活塞K1、K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管Ⅰ内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打开活塞K1和K2,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没有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试管Ⅰ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写出(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防止水蒸气进入试管Ⅲ中(2)浓H2SO4干燥的CO2不能与Na2O2反应(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2Na2O2+2CO2=====H2O2Na2CO3+O2答案解析(1)如果水蒸气进入试管Ⅲ中,会与Na2O2反应生成O2,影响实验结果,故在通入CO2之前应关闭活塞K1、K2。(2)由实验的研究目的知,CO2应为干燥的,所以试管Ⅰ内应装浓H2SO4用来干燥CO2气体。(3)若试管Ⅰ内装有CO2饱和水溶液时,进入试管Ⅲ的气体为湿润的CO2气体,它会与Na2O2反应生成O2,生成的O2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解析
本文标题:2020高中化学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时作业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5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