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核心3题核心点3关注表述,分析推断——观点态度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道选择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选择“说法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这道题对应的虽然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从选项的表述形式看,是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把握与推断。观点推断题的选项用复句表述文本的部分内容,要求我们根据文本内容和复句类型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因此,关注选项的表述形式十分重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漱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年,7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慧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慧解决问题,则何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终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家智慧。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慧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瞻望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有改动,《新华文摘》2018年第21期)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能以儒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B.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C.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D.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走向世界。解析:选A此题考查对观点态度的推断能力。B项,推论不成立,不是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而是指出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是错误的,孔子的智慧本身没有问题。C项,“如果……就”,此处假设不成立,过于绝对。D项,条件缺失,必须知行合一,并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才可能解决国内问题并走向世界。了解观点推断的几种形式1.选项用假设关系的复句表述选项用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就……)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具体内容,二是假设关系是否成立。2.选项用因果关系的复句表述选项用“由此可见”“因此”“所以”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来表述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把握选项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本意思。3.选项用条件关系的复句表述选项用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产生的结果)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从复句关系和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①“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不可能出现后面的结果。②“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它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引起同样的结果。③“无论……都……”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4.选项用目的关系的复句表述选项用目的复句(分句中间一个分句表述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见的词语:为了、以便、以、用以、为的是、以免、省得)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要注意行为和目的是否相符。5.选项用表时态的词语表述选项根据文本内容,用“应”“将会”等表示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尤其要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掌握推断观点态度的方法1.找准观点,看清态度把握全文的观点态度,找出文章中牵涉到的其他人的观点,明确引用材料倾向;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看法。2.理清层次,分清关系准确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准确理解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看清文章的论证手法,这些都是推断分析的前提;观点是如何得出的,某一论据论证是为哪一观点服务的,这些都是推断的依据。3.发掘暗示,注意转述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解题时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命题人对某一问题变换了表述角度时,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①包容性发展最先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发展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更为民众所认同。包容性发展在国际、国内受到高度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尽管学者们对包容性发展的理解各异,但综合来看,学者们都认同机会平等和成果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内涵。[A]包容性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②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公平正义,在发展目的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③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包容性发展强调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增长过程,并分享增长成果。[B]过大的或者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增长成果难以惠及所有民众,长此以往会削弱社会凝聚力,降低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会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世界银行区分了“机会的不平等(包括受教育等)”和“结果的不平等(包括收入等)”这两个相关而又不相同的概念。从公平角度看,机会平等要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因此,促进和实现包容性发展,除了要重视努力实现高速、有效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努力消除民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权利贫困和社会排斥外,还要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通过机会平等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增强增长的广泛共享性和共享的公平性,不断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机会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④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包容性发展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衡量转变发展方式成功与否、成效大小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看民生保障和改善的状况。同时,[C]包容性发展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的和谐统一。⑤中国需要包容性发展而非单一的GDP增长。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当前,[D]中国逐渐形成并确定了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中国要建立包容性的社会政策,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在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方面的基础教育,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摘编自向德平《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1.找准观点,看清态度这篇文章共5个自然段,围绕“包容性发展”而谈,认为包容性发展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2.理清层次,分清关系文章第①段提出什么是“包容性发展”这一概念。第②段阐述了包容性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公平正义;在发展目的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第②段是这篇文章的总纲,③④⑤段都是围绕第②段展开的具体论述。第③段论述了包容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的特点,得出“机会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的结论。第④段论述了包容性发展“在发展目的上注重以人为本”,其关键句是:“包容性发展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第⑤段论述了“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指出:“当前,中国逐渐形成并确定了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3.结合题目,综合各分论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论述了什么是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的特征,指出中国要建立包容性的社会政策须采取的措施。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规范思路]第一步,由文到题,找准答题依据选项分析A.如果不能保证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相统一,也就不能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发展原文“包容性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推断正确选项分析B.如果消除了过大或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就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原文“过大的或者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增长成果难以惠及所有民众,长此以往会削弱社会凝聚力,降低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会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之会这样,无之未必不这样选项分析C.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包括经济发展,也应包括民生改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原文“包容性发展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的和谐统一”,推断正确D.中国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吸纳先进的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构建政策原文“中国逐渐形成并确定了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中国要建立包容性的社会政策,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断正确第二步,比对选项,落实最后答案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综合四个选项可知,B项在转述过程中出现了逻辑错误。[满分答案]________[答案]B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 论述类文本核心3题 核心点3 关注表述,分析推断——观点态度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