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组合练29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文字运用(17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__①__,不提更远的传说,只凭史籍记载,周代的宫廷教育科目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书”是识字,当然属于语文;“数”的教科书《九章算术》一直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同科,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礼乐”,要训练,但观念、规范写在经书上,也要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实也是高级语文。当时的宫廷教育分文武两科,__②__;但是,“射御”在“礼乐”的覆盖下,也是要阅读和理解文本的。所以,__③__。西周至今3000余年,不可谓不早。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都是帝制,虽然固化,但上古、中古到近古,内在的变化也很复杂。社会变,语文不能不变;但是,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自然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中国体式,保留着太多的传统,也形成了太多的习惯。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语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教育课程②射箭和驾车属于武科③一切教育均以语文为基础解析第①处为语段首句,是领起句,根据后文中“当然属于语文”“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其实也是高级语文”“但是,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可知,①处只能补写“语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教育课程”。第②处较易补写,根据前句“当时的宫廷教育分文武两科”,再结合后句中的“射御”即可补写出“射箭和驾车属于武科”。第③处为结论句,需综合语段大意补写,语段强调的应是语文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据此补写即可。2.下面一组词语包含了三副对联,其中两副的对象是唐代著名的两位诗人。请写出相关人名,并按照内容提示、对联的格式要求进行组合。(上下联各填3个序号)(6分)①诗史数千言②浔阳千尺水③韦白以来④别离情⑤秋天一鹄⑥野老心⑦成别调⑧枫叶四弦秋⑨是奇才⑩先生骨⑪怅触天涯⑫功名起刀笔⑬春水群鸥⑭草堂三五里⑮迁谪恨⑯萧曹自古⑰勾留江上⑱姓字播弦歌(1)诗人姓名:________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2)诗人姓名:________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答案(1)杜甫上联:①⑤⑩下联:⑭⑬⑥(3分)(2)白居易上联:⑧⑪⑮下联:②⑰④(3分)3.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又到3月5日(作者:任士可,有修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不超过80个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漫画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每条不超过12个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队人举着写有“学雷锋见行动”字样的红旗,拿着清扫工具走向某敬老院,门口一位老人拿着“欢迎”小红旗迎接。一人站在大门旁看着他们说:“今天来第八批了。”(2)示例:①学雷锋不能庸俗化、简单化;②学雷锋要避免形式主义;③学雷锋要讲求实效,重在自觉;④学雷锋贵在持久(建立常态机制)。(任选两条即可)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人们占卜时把与该次占卜有关的信息刻写在甲骨背面而产生的。由于甲骨上的书写空间极为有限,卜辞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其“文学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极有限的。但无论如何,甲骨卜辞确实已体现出很高的书写水准。青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皆为中国早期特种书写的经典范本,但二者又有不同。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在当时异常贵重,因此铜器上的书写就需有特殊价值。后世的铭文篇幅很长,而且一些标记性文字,如主人称谓等出现在显眼位置,说明它已具备特殊的功能与价值。铭文的这种功能应与书写者的创作意图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只关注文本层面,会发现商代铭文与甲骨卜辞有很多相似性。例如,它们的典型格式都以干支开头,都有配合某种仪式的叙述模式,内容多具宗教神秘性等。但若深入探讨其创作意图,就会发现二者的本质区别。卜辞的创作实际是不自由的,它必须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仪式有什么,卜辞就写什么,只能删减不能增多,也不能变换顺序或进行夸张、虚构,更不能记不相关的内容。铭文最初也依附于铜器,比如要说明铜器的主人、用途等,但从商晚期开始,这类内容所占篇幅减少,有时候还可省略,再后来,铭文重心便完全集中到叙事上。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这种变化给铭文书写带来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样式,包括可以融入复杂的书写技巧或丰富的情感。如著名的《史墙盘》,采用双线对比叙事,极具史诗感。随着铭文的不断发展成熟,创作者开始探索更多书写的美感。在物质层面,他们讲究文字精美、行款整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追求新变。《虢季子白盘》中倒叙的使用就是对叙事变换之美的追求,其倒叙部分又将原本平淡的散文句转化为句式齐整、气势宏大的颂歌,而西周早中期的《毛公旅方鼎》在这方面表现得更极端,其句式为整齐的七七、四四、四四,且句句押韵,呈现出更明显的诗化倾向。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的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的过程。比如文章可能由铜器的主人授意创作,而它真正的作者或许是某位具备相当学识的史官,但最终将它呈现在铜器上的又是某位工匠。这一过程可能产生许多铭文独有的特征,比如不同家族的铭文呈现出近似的语言风格等。此外,部分铭文可能存在“二次书写”,即它并非完全原创,而是以相关典册档案为参考,甚至进行移录。而之所以要进行二次书写,又与铭文“传遗后世子孙”这一重要功能密切相关。铭文的发展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书写来说是十分理想的对象,它所确立的词汇、句法、篇章与修辞体系,已深入人心,并最终被归结为一种经典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这段概括基本准确。(摘编自姚苏杰《青铜器铭文与“特种书写”》)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卜辞作为早期特种书写的范本,具有记录占卜仪式的功能与价值。B.与卜辞的创作相比,铭文创作是完全自由的,内容是丰富的,书写样式多种。C.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是多人合作,并存在二次书写,具有传遗后世子孙的功能。D.刘勰认为铭文的主要功能是褒赞,这一观点得到本文作者的充分肯定。答案A解析B项,曲解文意,“铭文创作是完全自由的”错误,由原文“与甲骨卜辞不同,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这些意图可由多种事件引发,比如战功、封赏、嘉奖、宴饮等,甚至还有单纯出于炫耀或追念祖先的目的。西周时期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叙事独立性,其内容确已大大丰富”可知,“铭文体现出多种创作意图”,而不是“完全自由”。C项,说法过于绝对,“铭文是多人合作,并存在二次书写”错误,由原文“与一般书写不同,铭文的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的过程”“部分铭文可能存在‘二次书写’,即它并非完全原创”可知书写“可能”是多人合作,“可能”存在“二次书写”。D项,曲解文意,“刘勰认为铭文的主要功能是褒赞”错误,原文刘勰《文心雕龙》说:“铭题于器……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铭兼褒赞”中的“兼”不宜理解为“主要功能”。故选A项。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比较了卜辞与铭文的功能与价值、创作意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不同。B.《史墙盘》《虢季子白盘》《毛公旅方鼎》说明铭文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C.本文综合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D.文章最后一段提出了铭文在今天的意义,说明研究铭文也是很有意义的事。答案C解析C项,“比喻论证”错误,原文没有使用这种论证方法。故选C项。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卜辞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极其有限,是因为其书写空间有限,篇幅较短。B.甲骨卜辞的创作意图较为单一,完全依附于占卜仪式,因此它只与占卜有关。C.铭文的创作重心都完全集中在叙事上,创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变换之美。D.铭文是研究古代书写十分理想的对象,它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上古战争等历史。答案C解析C项,“创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变换之美”错误,根据原文“在物质层面,他们讲究文字精美、行款整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追求新变。《虢季子白盘》中倒叙的使用就是对叙事变换之美的追求”可知,“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的是“新变”,而追求“变换之美”的是“叙事”。故选C项。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抓分天天练 组合练29 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