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考命题点一内容理解题——“三方式七思考”,内容理解跑不了第一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这类题目题干要求往往有“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换,要求考生对这种加工转换的正误做出判断。第一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者在命置选项时,一般不是直接摘抄原文的句子,往往运用“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手法对原文的信息内容进行转述,这就出现了形异意同、形似意异的选项,来考查考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因此,在“比文题,想规律”的过程中要掌握高考命题者在命置此类选项的“规律”:熟悉内容信息加工转换的主要方式以及在这种方式下可能设置的陷阱。这样在“审选项,抓关键—找原文,定题源—比文题,想规律”的解题过程中才能有思维趋向,进而区分形异意同、形似意异的选项。第一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整合概括,就是在命置选项时,对原文的有些内容进行信息筛选整合,提取其主干或关键信息,进行压缩概括,然后让考生判断其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其特点是信息的多区块整合概括,特别是段内多区块信息整合概括。命题者在信息加工整合概括中会有意设置三类陷阱:[命题陷阱一]偷换概念[类型解读]命题者在整合概括中,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边练边悟](2019·高考全国卷Ⅲ,选项T1-C)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比文题想规律选项关键词“二度创作”有直接对应内容,“避免西式改编”对应原文信息“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后的内容就对应了“以防失去原有风格”,选项“原有风格”,偷换了原文的“本真的艺术特性”辨正误错误[解题指导]抽取相关语句主干,进行有效压缩概括,特别注意选项在对原文整合概括中改换的词语,思考换用的词语是否犯了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错误;然后比对,在具体比对过程中既要比对主干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也要比对修饰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以防偷换概念。[命题陷阱二]混淆是非[类型解读]命题者整合概括时,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内容在加工转述过程中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边练边悟](2019·高考全国卷Ⅱ,选项T1-B)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比文题想规律选项中的“从杜甫论诗作品中”是对原文杜甫作品举例的概括转述,表意一致,因此这部分正确;其他关键词都有直接对应词语,而选项中的“正面评价”是肯定,原文是“尽得其长”,长处不等于“正面评价”辨正误错误[解题指导]注意区别原文中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及否定性词语。比对选项中和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以防混淆是非。[命题陷阱三]指代有误[类型解读]命题者在概括内容设置选项时,往往在一些指代词上做文章,选项对文中一些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在范围、类别、程度轻重上设误。[边练边悟](2017·高考全国卷Ⅲ,T1—D)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比文题想规律由原文“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中的“之”是指“活化乡村记忆”,让“相应的公共设施”与“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配套,而选项中的“之”也是指“活化乡村记忆”,但是让“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同时,由原文可知,活化乡村记忆应对原来的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而不是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也“偷换概念”了辨正误错误[解题指导]关注选项或原文中表指代意义的关键词。如“这、这些、此、与之相反”等。注意选项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表述是否正确,是否在类别上、程度上、范围上等方面有误。同时,还要注意让考生先掌握命题人有意设置的“错误陷阱”,就是在具体比对时要有思维趋向。信息增删改,是指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时,故意增加一些信息,删除或改动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增删或改动定语、状语,或某一语句。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造成以偏概全现象;如遗漏一些条件性的语句,也导致结果不能成立。或故意添加一些信息,在选项中添加定语、状语、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对原文内容曲解或产生无中生有、混淆时态等现象,添加的这部分信息,依据上下文语境分析,也不能成立。因此,就出现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三种陷阱。[命题陷阱四]以偏概全[类型解读]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增删、变换、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常常以整体代部分(或相反)、以一般代个别(或相反)、以普遍代特殊等。[边练边悟](2018·高考全国卷Ⅲ,T1—A)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比文题想规律此选项是对文中第二、三两句的整合概括。提取原文第二句话的主干是“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第三句话的主干是“片面强调会失去基础”。“片面强调”就“缺乏”,转述正确,但“缺乏”的是“有机统一、具体转换”两个内容,而选项中“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只说了一个方面,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辨正误错误[解题指导]勾画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然后比对选项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全、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命题陷阱五]无中生有[类型解读]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没有此意,而是命题者故意增加内容,以此来干扰考生。[边练边悟](2017·高考全国卷Ⅲ,T1—B)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比文题想规律选项说“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由文中“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进行综合甄选”可知,乡村记忆中有一些是不值得保留的,所以乡村记忆不必“完好保存下来”,原文中无“必须”此信息,选项删减了原文信息“进行综合甄选”辨正误错误[解题指导]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命题陷阱六]混淆时态[类型解读]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通过增删,转换成选项中的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然”是“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边练边悟](2017·高考全国卷Ⅱ,T1—C)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比文题想规律选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误。原文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时间改动了,时态就不一样了辨正误错误[解题指导]注意选项与原文中表示时间、结果等的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混淆关系,是指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信息时,故意把原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弄错位,比如,原文句间关系是顺承,选项说成目的;原文是并列,选项为因果;原文为主宾关系,选项却主宾颠倒;等等。[命题陷阱七]关系错位[类型解读]关系,既包含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内部关系,也包含语句与语句之间外在形式上的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命题者有意混淆了各种关系,如将并列转换成转折,将递进转换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转换成结果,将因果中的“果”与“因”颠倒,或者将充分(必要)转换成必要(充分)等。[边练边悟](2018·高考全国卷Ⅱ,T1—B)审选项抓关键(请标识关键词)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找原文定题源(请标识与选项对应的关键词)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比文题想规律选项中“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错误,混淆关系了,原文中“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可知“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的一个原因是大数据技术的快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1 高考命题点一 内容理解题 ——“三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6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