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聚焦核心素养1 人地协调观课件
专题一聚焦核心素养地理•大二轮专题精讲•精练第二部分素养1人地协调观返回目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四种素养构成。(如图)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图解说明返回目录考查形式人地协调观素养已形成以必考主观题为主、“环境保护”或“旅游地理”选考题为辅的较为稳定的考查形式,通过对主观题的解答可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人地关系所持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态度,以更好检测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养成。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对其考查集中体现于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兼顾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与人口观。高考试题要求能够理解并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结合情景材料中的各种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协调与失调的内在原因,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措施,理解个人、社会和国家应承担的责任,从而改善自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日常行为,诸如应做到适度包装快递、回收利用包装盒、旅游观光中爱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等。返回目录素养训练(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返回目录(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返回目录(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返回目录解析本题组以天津滨海新区的相关资料为命题情境,重点考查了区域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图,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凸显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的图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彰显了人地协调观,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均反映的是海洋文化,反映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B项正确。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介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其中人工礁石放置在防潮堤的前沿地区,可以减缓海流速度,减轻海水对海岸的冲刷作用,返回目录保护海岸,同时,盐生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A项正确;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与美化环境无关,B项错误;没有增加湿地面积,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发滩涂和海水养殖,D项错误。答案(1)B(2)A返回目录素养必备关于人地协调观考生必备的几个方向(1)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及其阶段性特征,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2)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发展情境,能够说明开放区域条件下,该地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特有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返回目录(3)结合现实中的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资源和环境安全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2020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聚焦核心素养1 人地协调观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7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