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理解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课前预习夯基础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中的大国,肩负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2)资源问题: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利用率较低。(3)深刻的环境危机。问题具体表现发展趋势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仍在发展,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3.解决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发布时间:1994年3月。(2)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3)核心:提高生态效益。(4)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5)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1)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2)经济效益:有利于技术改造和调整工业结构。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1)原理:生态系统的观点。(2)方式: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3)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互动提知能知识点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情景导入]2016年2月1日,我国湖北省率先立法防治土壤污染,目前我国土壤被污染的情况已非常严重,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按照这一比例推算,受到污染的“毒土地”面积超过2亿亩。其中,无法耕种的中、重度污染耕地大致在5000万亩左右。许多博友表示,“毒树难结善果”,耕地被污染,意味着我们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生命健康安全及生态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1)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治理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1)根本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低导致的不合理人类活动。(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点透析]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1)庞大的人口基数。(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经典例析]1.(2019·全国Ⅲ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循环经济,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答案:(1)B(2)C[对应训练]1.2015年12月25日,“2015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雾霾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煤炭总量控制的目标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提出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举措。据此回答(1)~(3)题。(1)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我国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目前尚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第(2)题,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以及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所决定的。第(3)题,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主要表现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净增长,就业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日趋紧张,但尚未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答案:(1)C(2)B(3)D知识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情景导入]2016年中新网2月4日电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就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1)什么是循环经济?(2)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什么?提示:(1)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发展生态农业。[要点透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1)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推行清洁生产。概念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清洁生产与末端处理的比较出发点不同清洁生产的出发点是如何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末端处理的出发点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处理控制过程不同清洁生产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而末端处理是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效果不同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的排污量明显减少,治理污染费用降低,消除了污染转移,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增加效益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率增加,资源耗用减少,产品产量增加,产品成本降低,治理污染费用减少,经济效益增加,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2)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推行生态农业。①措施。推行生态农业,可以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措施具体做法意义调整产业结构按生态学要求,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食品加工下脚料作为饲料;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生产沼气做燃料;沼渣和沼液做鱼饲料、农田和蔬菜肥料、加工饲料;鱼塘底泥做农田、果园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地下的沼气池、地面的太阳灶和太阳能采暖房、空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了一个不同时空分布、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节省了以往购煤的开支,净化了环境②效益。生态上的良性循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生、相养规律,减少了化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学法点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经典例析]2.(2019·江苏省常州期末考试)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D.图乙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2)下列生产方式中,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是()A.广西贵港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B.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在杭州研制成功C.一次性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大量使用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解析:第(1)题,循环经济(图乙所示)能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传统经济(图甲所示)对废弃物不回收利用或极少回收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第(2)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包装材料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答案:(1)D(2)C[对应训练]2.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第(2)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答案:(1)D(2)B课后评估抓落实[回扣教材]◎活动点拨一、教材第100页活动答案: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经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二、教材第104页活动答案:图6.16所举的个人行为对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有意义。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有:节约粮食;不随地乱丢废弃物,随手将废弃物分类放置;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用水;加强对水的重复科学利用;夏季减少空调的使用等。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2020春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29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