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3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2【学习素养·明目标】物理观念: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领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2.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科学思维:1.体会动能定理在分析变力问题、曲线运动、多过程问题中的优越性.2.建立求解“多过程运动问题”的模型,提高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合作攻重难探究4利用动能定理求力的功[要点归纳]1.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2.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5【例1】如图所示,某人利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质量为10kg的物体.定滑轮的位置比A点高3m.若此人缓慢地将绳从A点拉到同一水平高度的B点,且A、B两点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30°,则此人拉绳的力做了多少功?(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不计滑轮的摩擦)6[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设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根据题意有h=3m物体升高的高度Δh=hsin30°-hsin37°①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W-mgΔh=0②由①②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100J则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W人=W=100J.[答案]100J71.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A.mglcosθB.FlsinθC.mgl(1-cosθ)D.Flcosθ8C[小球的运动过程是缓慢的,因而任一时刻都可看成是平衡状态,因此F的大小不断变大,F做的功是变力功.小球上升过程只有重力mg和F这两个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WF-mgl(1-cosθ)=0.所以WF=mgl(1-cosθ).]9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要点归纳]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包含多个运动阶段,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10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做的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11【例2】如图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m,BC长1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kg的物体,从A点以4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m的D点速度为0.求:(取g=10m/s2)12(1)物体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多少米).思路点拨:①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其大小为mgΔh,但应注意做功的正、负.②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在水平面BC上的路径为4sBC.13[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mg(h-H)-μmgsBC=0-12mv21,解得μ=0.5.(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4sBC=12mv22-12mv21,解得v2=411m/s≈13.3m/s.14(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12mv21,解得s=21.6m.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运动了10次后,还有1.6m,故距B点的距离为2m-1.6m=0.4m.[答案](1)0.5(2)13.3m/s(3)距B点0.4m151当物体运动过程中涉及多个力做功时,各力对应的位移可能不相同,计算各力做功时,应注意各力对应的位移.计算总功时,应计算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做功的代数和.2研究初、末动能时,只需关注初、末状态,不必关心中间运动的细节.162.如图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B长L=1.5m,一个质量为m=0.5kg的木块在F=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2.求:17(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木块未离开弧形槽);(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解析](1)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从木块开始运动到弧形槽最高点,由动能定理得:FL-FfL-mgh=0其中Ff=μFN=μmg=0.2×0.5×10N=1.0N所以h=FL-FfLmg=1.5-1.0×1.50.5×10m=0.15m.18(2)设木块离开B点后沿桌面滑动的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mgh-Ffx=0所以:x=mghFf=0.5×10×0.151.0m=0.75m.[答案](1)0.15m(2)0.75m19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要点归纳]动能定理常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相结合,解决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1.与平抛运动相结合时,要注意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如分解位移或分解速度求平抛运动的有关物理量.2.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相结合时,应特别注意隐藏的临界条件:20(1)有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vmin=0.(2)没有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vmin=gR.21【例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0.6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2m/s从P点水平抛出,从粗糙圆弧ABC的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动能损失)且恰好沿圆弧通过最高点C,已知圆弧的圆心为O,半径R=0.3m,θ=60°,g=10m/s2.求:22(1)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vA的大小;(2)P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H;(3)小球从圆弧A点运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23[解析](1)在A点由速度的合成得vA=v0cosθ,代入数据解得vA=4m/s(2)从P点到A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分速度vy=v0tanθ①由运动学规律有v2y=2gH②联立①②解得H=0.6m24(3)恰好过C点满足mg=mv2CR由A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θ)-W=12mv2C-12mv2A代入数据解得W=1.2J.[答案](1)4m/s(2)0.6m(3)1.2J253.如图所示,一可以看成质点的质量m=2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桌面飞出后,恰好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其中B为轨道的最低点,C为最高点且与水平桌面等高,圆弧AB对应的圆心角θ=53°,轨道半径R=0.5m.已知sin53°=0.8,cos53°=0.6,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26(1)求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2)若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求在圆弧轨道上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27[解析](1)在A点由平抛运动规律得:vA=v0cos53°=53v0.①小球由桌面到A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Rcosθ)=12mv2A-12mv20②由①②得:v0=3m/s.28(2)在最高点C处有mg=mv2CR,小球从桌面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Wf=12mv2C-12mv20,代入数据解得Wf=-4J.[答案](1)3m/s(2)-4J29当堂固双基达标301.如图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在B点两轨道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31A.μmgR2B.mgR2C.mgRD.(1-μ)mgR32D[设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AB,BC段摩擦力做功为-μmgR.故物体从A运动到C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WAB-μmgR=0解得:WAB=mgR-μmgR=(1-μ)mgR,故D正确.]332.如图所示,假设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从10m高处的跳台跳下,设水的平均阻力约为其体重的3倍,在粗略估算中,把运动员当作质点处理,为了保证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池水深度至少为(不计空气阻力)()A.5mB.3mC.7mD.1m34A[设水深h,对全程运用动能定理mg(H+h)-fh=0,f=3mg,即mg(H+h)=3mgh.所以h=5m.]353.如图所示,在半径为0.2m的固定半球形容器中,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边缘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最低点B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大小为15N.取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则球自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A.0.5JB.1.0JC.1.5JD.1.8J36C[在B点有N-mg=mv2R,得EkB=12mv2=12(N-mg)R.A滑到B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mgR+Wf=12mv2-0,得Wf=12R(N-3mg)=12×0.2×(15-30)J=-1.5J,所以球自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5J,C正确.]374.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拴在绳的一端,绳另一端受大小为F1的拉力作用,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1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今将力的大小变为F2,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半径变为R2(R2<R1),则小球运动的半径由R1变为R2的过程中拉力对小球做的功为多少?38[解析]小球运动的半径由R1变为R2时,半径变小,绳子的拉力虽为变力,但对小球做了正功,使小球的速度增大,动能发生了变化,根据动能定理有WF=12mv22-12mv21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mv21R1故有12F1R1=12mv21②39同理有12F2R2=12mv22③由①②③得WF=12(F2R2-F1R1).[答案]12(F2R2-F1R1)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20版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8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习题课3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0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