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基础自测】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天津杨柳青有一幅年画,画的是北京城老百姓抢当铺,只见几十个人冲进店铺,有的拿衣帛,有的找箱子……很是热闹。﹒﹒B.某年国内多地遭遇旱灾、蝗灾,粮食极缺,当时饿殍(piǎo)遍野,十分可怕。C.意大利和英国的科学家们已确定过早衰的原因——生物年龄的增加与心理情绪化的压力和经常饮酒的嗜(shì)好有关。﹒﹒D.网上有消息称,有些不法商贩为了提升粟子的卖相,在制作中添加石蜡和糖精,来使其光鲜油亮和提高甜度。﹒﹒【解析】选D。粟—栗。二、积累熟语,并判断词语运用的正误。1.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2.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3.富贵利达:犹言功名利禄。4.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1.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之间撕得不可开交,微博方面称今日头条靠着技术手段为所欲为,而今日头条则认为微博这是五十步笑百步。()﹒﹒﹒﹒﹒﹒√2.今年两会释放出中国坚定推进共赢合作的信号,国际社会引领而望,期盼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3.南昌战役中,第一军第一师弃甲曳兵而走,代军长王柏龄竟不知去向,实在可笑。()﹒﹒﹒﹒﹒﹒﹒﹒√√三、名句默写1.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1.材木不可胜用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文言梳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通“___”)2.蚤起(“___”通“___”)3.施从良人之所之(“___”通“___”,_____)颁斑蚤早施迤斜行4.卒然问曰(“_____”通“_____”,_____)5.由水之就下(“___”通“___”)卒然猝然突然由犹二、一词多义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①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_____②养生丧死无憾(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③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_____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___﹒﹒﹒﹒击鼓为……办丧事栽植穿⑤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⑥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⑦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名词作状语)_____﹒﹒﹒成王业、做王归咎、归罪每天2.动词活用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②去关市之征(动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征收的商贾税3.形容词活用①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②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的人以……为羞、感到羞耻③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④骄其妻妾(形容词作动词)_____⑤请轻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认真从事轻视使……减轻四、古今异义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________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可以凭借2.是非君子之道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这样做不符合3.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古义:_________今义:引导,带领﹒﹒伸长脖子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心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跟用兵器杀死人却说“不能怪罪我啊,只能怪罪兵器啊”,有什么不同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上起床后,妻子便暗中跟踪丈夫看他去哪里,整个都城里没有一个站住跟他说话的【文本研读】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下面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填然鼓之()(4)弃甲曳兵而走()﹒﹒﹒﹒【明确】(1)闹饥荒,歉收(2)更加(3)击鼓(4)拖着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B.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C.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比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D.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是“王道”,具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明确】选D。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是民本思想,不是王道。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使得百姓供养家人或为死去的家人办丧事也就没有遗憾了。(2)小心地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学生讲明孝敬老人、顺从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3)与其妾讪其良人()(4)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明确】(1)吃饱(2)通“早”(3)讥笑怨骂(4)轻视5.对文中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廉耻礼义、以卑鄙无耻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B.这篇故事情节简单,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C.通过齐人一“乞”,一“骄”的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尖锐的讽刺。D.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齐人站着说话。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骗局的重锤。【明确】选D。“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齐人站着说话”错,原文意思是“整个都城里没有一个站住跟他说话的”。【要点探究】1.孟子的“仁政”主张在第1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点拨】孟子所说的“仁政”,是用仁义之心来爱民。在本文中的具体内容是:2.《齐人乞墦》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点拨】(1)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傲慢自得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尖锐的讽刺。(2)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自己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3.本文四篇文选分别讲了哪些寓言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寓言故事道理五十步笑百步说明统治者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齐人乞墦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连妻妾都为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寓言故事道理邻人攘鸡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为,揭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行为寓言故事道理禾苗遇旱枯槁,遇雨而兴盛运用比喻说明了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好处:①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和接受。②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易于引人入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备选要点】孟子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表现了高超的论辩技巧。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说理艺术。【点拨】①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先驳后立,破中有立,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使用比喻、类比、反诘等修辞手法,强化论辩力与说服力。如选文第1则,先是梁惠王提出疑惑,接着是孟子设喻解惑,最后是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相互呼应,更使文章结构严谨而完整。②善用寓言说理,委婉形象,耐人寻味,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戏剧化的显示。如用齐人乞讨于坟墓之间来显示追逐富贵利达者蝇营狗苟;用偷鸡者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不合道义却不停止,来显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合道义,却要等到来年才改变措施的极端荒谬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国虽大,好战必亡”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习近平在对外演讲中多次论及这一富有东方智慧的观点。结合本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看法。【明确】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灵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有许多的进步意义。孟子游说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各个野心家之间,尽最大可能以“仁”去感化他们,但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虽然孟子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实践,但是他提出了较系统的修养思想体系,这样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2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