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_____时期(1)机构: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______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职责:_______起草政令;______封驳审议;______负责执行。(3)作用:三省之间,互为____,____明确,提高了________;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_____。隋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补充分工办事效率皇权2.演变(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设“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_______掌管,财政归______掌管。(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_______,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二、选官制度1.军功爵制度:_____时期已经开始替代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一省制战国2.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1)原因: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2)内容:察举制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_____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_____人才。(3)评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________,形成小集团。3.科举制(1)背景:士族没落,依据_________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推荐征聘任人唯亲门第选官(2)来历:______实行分科举人。(3)完善:_____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4)发展:北宋重视科举考试,以致选官过冗过滥;明清时期,科举制的_________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5)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________,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________之一。隋朝唐代八股取士社会基础制度保障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官员为主要监察对象(1)秦朝:御史大夫兼管监察。(2)汉朝:设置刺史监察地方。(3)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中央设有_______,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_________。2.谏议制度: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1)隋唐:______负责谏议和封驳。都察院按察使司门下省(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_____。(3)明清:取消专门的谏议机构。3.评价(1)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_____和低效现象。(2)积极:在________,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_________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谏院腐败整顿吏治决策失误四、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表现: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______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_____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2.原因: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_________的变化,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社会结构1.唐代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2.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3.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宰相的权力上升。()4.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5.秦汉以后历朝都设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从根本上约束了皇权,杜绝了官场腐败现象。()×√√××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这说明唐初()A.行政有严格程序B.皇帝权力衰落C.各部门权力分散D.大臣专权跋扈解析:从材料中的工部拒绝执行没有政事堂印鉴的皇帝诏书可知,唐代行政有严格的程序,A项正确。答案:A2.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A.秦朝B.汉朝C.宋朝D.清朝解析:从材料中的“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可知,这是宋代官员,C项正确;秦、汉、清三代没有此官职,排除。答案:C3.(2018·广东汕头高一期末)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高宗的行为进一步增加了宰相的人数,这有利于分割相权,强化皇权,B项正确。答案:B知识点二选官制度4.(2018·福建省八县市高一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2012年北京大学曾出台了自主招生政策,拒绝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志选拔人才的制度是()A.世官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八股取士制解析:孝廉强调的是孝和廉,即个人的道德品质。这符合察举制下以道德品质作为选官标准的特点,C项正确。答案:C5.(2018·天津市高一期末)“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材料所评价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是()A.汉朝察举制B.魏晋九品中正制C.隋朝科举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解析:隋朝之前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选官权在地方;隋朝开始创立科举制度,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才有了“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的现象,C项正确。答案:C6.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解析:从材料中的“取士不问家世”,A项正确;察举制以地方举荐,科举制度以自由报考来选拨官员,故B项正确;察举制重视整体素质,科举制度重视知识才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任期制的信息点且察举制也不是世袭制,故D错误,所以选D。答案:D知识点三监察与谏议7.(2019·吉林东丰三中高一期末)“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A.丞相制度B.内阁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解析: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刺史制度,C项正确。答案:C8.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B.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C.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D.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解析:谏议制度是从属于皇权,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皇权,与材料中“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不符,应该起一定作用,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中“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相符,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臣”监察绝非形同虚设,故D项错误。答案:C知识点四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9.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罢黜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产生的影响是()A.国家权力由贵族世代把持B.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C.官员文化素质提高,大大加强中央集权D.官员队伍素质低下,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人很难出任高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能人为官”和所学史实1775年应该指的是清朝中期,这一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A项是在夏商周时期;B项是在西汉时期;D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与题干无关。答案:C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二加以说明。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文标题: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