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预览】(1)哲学的物质概念:①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返回导航返回导航1.哲学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2)特点: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②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③其他属性:独立性、可知性、永恒性、绝对性、无限性。返回导航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相对于意识来说,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既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包括精神、意识现象。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________,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_______________。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___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___。返回导航物质的客观的物质性社会物质物质性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导航变化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物质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返回导航②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_________和_________。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______,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返回导航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人的意志创造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固有(3)方法论要求①必须____________,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___________。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返回导航尊重规律违背规律条件形式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有利于人类。返回导航返回导航重点关注1个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对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2个特征: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4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返回导航返回导航考点一物质与运动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返回导航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1)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2)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返回导航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返回导航明确世界物质性的五种表述(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世界统一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的。返回导航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内容理解强调误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返回导航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返回导航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区别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性质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返回导航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返回导航全面认识相对静止(1)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2)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3)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返回导航【考法探究】1.世界的物质性: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背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联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概念、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以自然界的物质性考查居多。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名人名言、漫画为背景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关系。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该知识点通常结合古今名人名言及生活中的事例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常见的背景材料有”中国经济新常态”等。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关注有关国家政策调整的事例,题目可能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量变与质变””矛盾的特殊性”等角度综合考查。返回导航命题角度1世界的物质性【典例导航1】(2017重庆模拟)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已由过去主要受经济、技术约束的阶段,进入到了主要受生态约束的阶段。2015年3月,国家环保部以要”严守生态红线”为由,明确否决了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从哲学上看,之所以强调水电开发必须要服从”生态约束””严守生态红线”,是因为()A.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永恒的B.社会是客观的物质性社会C.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D.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世界返回导航【解析】:D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材料强调水电开发必须要服从“生态约束”“严守生态红线”说明我们要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体现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D,符合题意;本题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B不合。题意A说法不科学。返回导航命题角度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典例导航2】(2015天津文综)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返回导航【解析】:A新常态中的新是一种速度,结构和动力上的转变,体现事物的绝对运动;又是一种长期缓慢的变化,体现出相对静止的一面,因此①正确。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事物的质变②入选。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故③说法错误。新事物对旧事物是辩证否定而不是根本否定,④错误。故选A。返回导航命题角度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典例导航3】(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返回导航【解析】:A此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世界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思想与观念,故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返回导航考点二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理解返回导航注意: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返回导航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世界观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返回导航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返回导航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1)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3)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4)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返回导航【考法探究】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通常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现等事例为背景,设置选择题或非选择题来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明确是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哪一个角度:是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还是人类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等。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有”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的单独考查,也有”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为……献计献策”等结合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题型涉及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依据类等类型。返回导航命题角度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典例导航4】(2016浙江卷)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4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