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总结·能力提升历史阶段通史线索近代列强侵华(1840—1945年)1840—1945年,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战争,从中国攫取大量权益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40—1919年)(1)伴随列强侵略,先后出现一系列抗争活动。(2)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首次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3)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1919年五四运动促使人民新觉醒,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及其规律认识1.19世纪40—60年代(1)特征①侵略方式: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②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2)影响①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③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2.19世纪末20世纪初(1)特征①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②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2)影响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②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④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3.20世纪30—40年代(1)特征①侵略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②国家: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2)影响①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②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4.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具体原因①组织和领导方面:清政府统治腐败;战前不作准备,战争中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打击、压制抗战派;将领贪生怕死。还有外交上被动,不了解时势,说明腐朽的清王朝不能担当起领导反侵略的重任。②经济、军事方面:近代以来,一直落后于世界潮流。经济、军事装备处于劣势。③发动民众方面: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也认识不到人民的力量,因而不能发动人民。④列强方面: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在侵华问题上以勾结为主,共同侵略中国,敌人的力量强大。二、近代中国各阶级对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1.探索(1)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能付诸实践。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抵抗派的“师夷长技”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等主张,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2)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洪仁玕还提出了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最终失败。②19世纪末,面对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3)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②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失败。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④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成为近代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它也未能给中国人民指明正确道路。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⑤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也进行了不懈斗争,如开展议会斗争、掀起二次革命、倡导护国运动、领导护法运动,但最终都失败了。(4)无产阶级——“以俄为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规律认识(1)地主阶级和近代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提不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纲领或即使提出也没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2)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其政治主张已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藩篱,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其政治目标不可能实现。(3)无产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4)各阶级的探索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的转变,探索的层面也经历了由浅入深即“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渐进过程。3.近代中国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历程:“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2)调整①国民革命时期,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②国民革命失败后,针对国民党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寻找新的革命道路。③随着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倡导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积极为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努力。④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⑤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国民党独裁、反内战的人民民主斗争,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近代中国的“走路”“举旗”方向在近代,不同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探索:太平天国早期要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的“人间天国”,后期要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或改良派)要走英国(或日本)的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要走美国的路——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度(责任内阁制是学英国);无产阶级在20世纪20年代走俄国人的路——城市中心革命道路,但屡遭失败,最终选择走自己的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也是正确的革命道路。排序型选择题的答题模板排序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由“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逻辑关系”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即要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典例】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①淮海战役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③百团大战④渡江战役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中的战役地点和所处的时期进行判断。①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②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属于战略反攻时期;③属于抗日战争时期;④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按照历史进程顺序排列是③②①④。【答案】B【通关秘籍】解答此类试题一方面必须牢固掌握时间、空间概念,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对历史事实、概念的分析理解,强调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避免死记硬背现象发生,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解题技巧上,此类题型可以采用“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便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除了“首位判断法”外,还有“尾端判断法”“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并请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视角1文明史观看历史·近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有些日本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解放之战即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即黄种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解析:由材料中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可以看出,该观点没有看到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的侵略本质,从而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事实。答案:B视角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假如左宗棠、邓世昌、邱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B.建立民主政体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D.驱逐日本侵略者解析: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体,左宗棠不会认可,驱逐日本侵略者左宗棠也未经历,只有C项是几个人的共同经历。答案:C视角3价值观·综合认识义和团运动的价值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洲贵族、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义和团运动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可知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的,故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变的历史,作者没有用此观点,故④错误。答案:D视角4农民阶级的“大同梦”“平均梦”“中国梦”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解析:材料中“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分别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组织起义力量,发动反清战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变革中国和天京变乱。故选D项。答案:D视角5资产阶级的独立富强中国梦中国梦的出现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的认识应该是()A.农民阶级的天国梦B.洋务派自强求富梦C.维新派的改良梦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解析:由“现代化的政府”取代“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可判断此时的“有识之士”是戊戌变法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前的进步人士,“推翻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此时的主流思潮,故选D项。答案:D视角6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新浪新闻网:——《怎样研究中国近代史》:“我们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结合我国近代史上的问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全面准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反抗外来侵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解析:中国近代史前期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期间虽然发生过争取建立民主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总结 能力提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6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