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点击核心素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基/础/梳/理►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_____、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_______物质循环等过程。大气岩石圈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______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有机物光合作用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过程。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区域。统一的变化教/材/拓/展►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科罗拉多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科罗拉多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美国在该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下: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教/材/释/疑►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分析区域地理位置切入,抓住区域内的气候、地貌、植被(生物)、水文、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既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又要突出区域地理总体特征。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题思路]1.审题干(1)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同时还受季节和海域的影响。(2)图示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8月长江径流量大,河口附近水体含沙量大,光照差,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2.析图表(1)明确代表浮游植物密度的图例。(2)图中数据显示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冬季该海域水温较低,营养盐较少,故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故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1)D(2)C(3)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要素相互作用气候热量、水分主要来自近地面,地面性质(地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文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生物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1.D2.D[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水域面积的变化和气温的改变,均会影响蒸发量,A项错误;河湖水量早期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河湖水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水资源、气候及地表状况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改变,C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D项正确;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海拔会相应降低,A项错误;海平面上升是因为海水热膨胀和极冰融化,故两者均可以作为海平面上升的依据,B、C项错误。](2016·课标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3~5题。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3.C4.D5.C[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再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大,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第4题,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第5题,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6·课标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勘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解题思路]1.审题干(1)考察时间为8月份,为北半球夏季。(2)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说明环境空间差别大,这将影响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3)大型植食动物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可推知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数量。(4)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来自海洋的溯河流而上的鲑鱼是其重要食物。2.析图表[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019·济南期中)下图为某岛屿区域略图,该岛屿降水充沛。据此完成1~2题。1.该岛屿降水充沛的主要原因为()①地形阻挡②受盛行风控制③寒流降温④受海洋影响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岛屿封闭B.地形单调C.降水过多D.人类破坏解析:1.B2.D[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岛屿处于南纬51°到52°之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降水多;同时该岛屿周围被海洋包围,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故选B。图中最高海拔698米,整个岛屿海拔不高,地势起伏不大,地形阻挡作用小,①错误;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③错误。第2题,由于人类活动增多,破坏该地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快速减少,故选D。若岛屿环境封闭,则生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更容易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不会导致生物物种快速减少,故A项错误;地形的单调不会导致生物物种减少,故B项错误;“十几年来”一直降水过多的可能性不大,故C项错误。]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4.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3.B4.C[第3题,从图示三条曲线分析,Ⅰ线在热带森林带最大,且在森林带明显高于草原带和荒漠带,应为降水线;Ⅱ线在草原带和荒漠带明显高于森林带,应为蒸发线;Ⅲ线在热带森林带最高,依次向亚热带森林带和温带森林带递减,应为气温线,B项正确。第4题,甲地与丁地都属温带,热量相当,A项错误;乙地与丙地相比,为热带森林带,蒸发量小,B项错误;刚果盆地主要植被为热带森林,格陵兰岛主要是苔原带和冰原带,所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C项正确;伊朗高原植被为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恒河平原植被为热带森林带,二者相比,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小,D项错误。]5.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示,耕地、工矿用地增加,林草用地减少,说明引水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变差,进而会对河流径流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影响。答案: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