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块一自然地理析考情明方向考点频次卷别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寒潮等气象灾害水资源对人类的意义卷Ⅰ2018·T92014·T4~6————2015·T7~9卷Ⅱ——2017·T37(1)(2)2016·T6~82018·T372014·T6~7卷Ⅲ——2016·T10~11————海南卷2018·T222015·T13~14————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2Contents抓基础基稳楼高研考点突破重难抓基础基稳楼高1一、影响城市的自然条件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分布特点:海拔200m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地区原因:利于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可以减少投资平原基础设施(2)山区:多形成于较平坦区域,地形条件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1)平原【注1】河谷两岸【注1】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有适度的、适中的的地区适宜建设城市。(2)影响城市的和布局。降水温度内部结构3.水对城市的影响【联1】(1)水的意义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联1】沿河城市的区位因素(1)戊:河口处,既可与河流相通,也可与海洋相通,如上海、广州。(2)乙、丙、丁:河流交汇处,有多个方向水运优势,如重庆、武汉。(3)己:水陆交通转运点,如伦敦、南京。(4)甲:水运起点,如赣州。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蕴藏量(2)【联2】不同城市形态及影响因素(1)团块状:地形,如北京。(2)条带状:地形,如兰州。(3)组团状:河流,如武汉。(4)放射状:河流、地形,如延安。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线受地形的影响最为明显。【注2】2.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交通线路往往都选建在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3.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运输,陆地上适于发展运输和公路运输等。铁路自然条件水上铁路【注2】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在山区选线时与地方性公路不同,要以平直为主要设计目的,修建的桥隧众多,因此建设的难度和工程量大,投资大。研考点突破重难2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考点一(一)地形与城市兰州分布在黄河谷地,因受两边山地制约,城市发展成狭长地带型密度小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发展因此受到制约,加之对安全舒适的要求,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但这种城市的发展常受地形的制约山区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密度小在热带地区,地势低处湿热,不适宜居住;而高原上相对凉爽,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的高原我国67%的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世界绝大多数的特大城市分布在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密度大规模大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此外,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平原地区举例城市分布原因地形(二)气候与城市1.气候与城市分布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城市少,规模小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居住气候恶劣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气候适宜分布影响结果影响原因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多个风向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季风区(如中国东南沿海、南亚、中南半岛等)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盛行单一风向(如西风、信风分布区)布局原则风向(三)河流、矿产资源与城市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与长江的交会点陆上交通与河流交通的交会点过河点位置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便于河海联运,腹地广阔,往往成为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河口位置宜宾、重庆、武汉三城市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干、支流汇合处江西赣州市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形成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实例原因分布地区煤城:伯明翰、大同、抚顺铁都:鞍山、攀枝花石油城:阿伯丁、大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其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兴工业城市矿产资源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半岛上法国的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河心岛上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面进行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流实例原因分布地区集训过关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回答下题。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B.西北风;自东向西C.东南风;自东向西D.东风;自西向东解析:根据图例和指向标判断,重工业区分布在城市东部,且城市布局合理,说明该地主导风向是西风。重工业区布局在河流下游,所以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答案:A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2~3题。2.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3.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避免被风沙掩埋背风坡B.避免被风沙掩埋迎风坡C.避免水灾高地D.避免水灾远离河流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答案:2.A3.C(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4~6题。4.图示信息显示()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000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5.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A.太阳辐射能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D.年降水量6.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与村级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项错误;0~400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000m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第5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6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答案:4.C5.B6.A考点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线路走向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方式实例原因一般原则影响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线网密度实例原因一般原则影响图解如下:典题精研[例1](2014·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000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答案](1)D(2)B[例2](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线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方法规律]交通景观图的判读交通景观图能够将一幅幅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地理画卷呈现在考生面前,充分体现了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如高铁景观、长江跨江大桥景观、港珠澳大桥景观等。对其进行分析判读,可按以下三个步骤:集训冲关如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在考察前,地理兴趣小组组长准备在W、X、Y、Z四处中选择一处安排露营,最不适合的地点是()A.W处B.X处C.Y处D.Z处2.该地区拟规划建设一条铁路,该小组成员设计了一选线方案。绘制在该地形图上,该铁路线甲、乙、丙、丁四段中最合理的是()A.甲段B.乙段C.丙段D.丁段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可知,Z处位于山谷,易受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威胁,且Z处地势较低,易受河水上涨的威胁,最不适宜露营。第2题,甲段铁路线经过附近的聚落边缘,可缓解聚落交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乙段铁路线绕了一段弯路,但没有联系更多的居民点,且跨越河流,建设成本高;丙段铁路线从聚落中部穿过,容易带来噪声污染,且不利于聚落交通的合理规划;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丁段铁路线经过多条等高线,坡度较大,增加了铁路建设的难度和成本。答案:1.D2.A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3~4题。3.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A.甲B.乙C.丙D.丁4.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一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