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论文题目: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作者姓名:刘玭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年12月30日工作单位:水岸东方幼儿园详细通讯地址:西安市灞桥区水岸东方幼儿园联系电话:13720630638邮政编码:7100342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内容摘要: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帮助幼儿自主体验、自主探究的重要教育形式。受到幼儿自身特征的影响和区域活动教育目的的限制,教师要在活动开展前后和活动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对幼儿进行必要地指导,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关键词: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的自主选择、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在宽松、愉悦的活动区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自己,但从创设活动区到全面开放活动区,从幼儿无目的玩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由交往都离不开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调控。教师的任务是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3提供适宜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材料,适时进行指导与评价。成功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是合理处理好三类关系——即:教师创设环境与幼儿自由选择探索的关系;教师提供的材料与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地位与幼儿主动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有效的教师指导是成功帮助幼儿展开区域活动的重要保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呢?本文将按照区域活动的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各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探讨。一、活动前: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区域内自主参与、自主体验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意妄为。受认知水平和规则意识的限制,幼儿的活动往往会比较随意,如果不对其加以指导的话,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认识和掌握活动的规则,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过程,了解活动中各种材料的作用,是保障区域活动顺利开展并实现其作用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活动前的指导都包括哪些方面呢?1.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以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玩起来。比如,积木区活动,为能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可以有意识地组4织幼儿实地参观,然后进行讨论,以加深孩子的印象。还可以引导幼儿看图片或录像,加深幼儿印象,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游戏不断深入开展。2.投放适宜的材料活动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投放材料时应该注意:1)材料要物化教育目标。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大班的孩子对棋类和各种拼图很感兴趣,老师就可以多投放制作这方面的玩具材料,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与半成品,而小班则应多投放功能简单,色彩鲜艳的玩具材料及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2)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3)注意保持新旧材料的适当的动态性的比例。也就是说每次活动都要留下部分原有的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的材料,持续地发现和探索;也可将以前的材料移至别的活动区,比如将美工区的彩泥移到娃娃家,在新的活动环境下,幼儿会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帮助幼儿形成了对同种材料多种玩法的认识及理解。投放新材料时,则要给幼儿讲解清楚新材料的玩法。3.使幼儿明确活动规则。5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我们应该有统一的要求,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如一个区应该进几个人,玩的过程中不争抢、打闹、大声说话等。收区时各小组要负责把本区的玩具收拾整齐放回到玩具柜里。每次活动前,我们会将上次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一下,幼儿明确了要求,加上教师的指导,幼儿就能进一步调节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新的规则,要让幼儿在活动前明确。这些规则可以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可以是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二、活动中:1.明确教师的角色。1)教师应该是环境的创设者首先,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哪里,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它应该是一个有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轻易为幼儿所接受的,幼儿喜爱的环境。在那里,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和幼儿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要让6幼儿主动地爱上区域活动,使其成为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也就是说每一个区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表演区的舞台、服装、道具等;娃娃家的桌椅、餐具、推车、仿真玩具等;图书区的地毯、靠垫;建构区的地垫、积木等。物质环境的创设要让幼儿感到直观、美观和趣味性。在这样的物质环境中孩子们会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方式,了解各种事物的特征。同时,因为运动是幼儿的一种本能,所以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幼儿本身也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动态的物质环境既能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也是幼儿探索环境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充分利用场地及自然界所提供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充足的机会,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独立自主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从而熟悉问题、解决问题。2)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是身兼多种角色的。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依据具体情况加以影响,最自然地指导幼儿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而要扮演好7这些角色,教师首先应当能够实时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并根据当时的情境做出迅速冷静的判断,然后对幼儿加以及时的引导。要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参加区域活动的每个幼儿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和当时幼儿当时的表现判断出其心理活动,然后予以疏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活动表现,这是我们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以后反思活动组织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做一个观察者,我们还应该给幼儿留足时间和机会,如我们看到幼儿之间发生矛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依据当时的情况或及时调解,或耐心等待,等待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解决问题。2、做幼儿活动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往往是无目的的或盲目的,而区域活动则要承载一定的教育目的,同时区域活动的形式,内容甚至材料都是幼儿所不熟悉的,这些甚至是其经验当中的盲区,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在以下情况下,通常需要教师指导: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娃娃家“的人数已满,可是有的幼儿还想进去玩,他又不想去别的区玩,这个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说“想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积木活动区,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别人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有的埋怨他,有的很生8气,有的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从而能巧妙地化解了即将发生的纠纷。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老师给他一些帮助,不但会令他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很无聊,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去参观积木区的建筑,这样不仅深入了活动的开展,还让他们加强了与其它游戏区域的联系。有的时候,还需要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呈现新的更复杂的材料,也会使活动内容变得丰富起来。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3、指导的基本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从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尊重和自我实现更能满足一个人的内心需要。对于能力情感正在萌芽的幼儿来说,鼓励和肯定更能满足其自尊的需要。在肯定和鼓励中,幼儿的自信心会不断地得到满足,同时能得到和形成积极的情感。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观念,就会帮助幼儿学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对幼儿的成长9和将来的人际交往都有益处。同时,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4、以“将兴趣带入其它区”方法改善活动中幼儿的偏区现象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不同内容、不同材料的设置和投放来实现的,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容选择和材料投放都会有所区别。教师在设计区域活动和投放材料时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幼儿的整体特征和需要,但毕竟幼儿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其兴趣点也各不相同,如此一来就会有幼儿出现偏区现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我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的幼儿特别偏向某一个区域,一到活动时间,就迫不及待进入,一周以来竟有好几次进入同一区域,而对其他区域不闻不问,即前面所说的偏区现象。对此,我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有的本身兴趣不同,还有的对其他区域不了解或者因为活动方式、材料的投放、教师的影响等一些方面导致幼儿偏区现象。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有的爱唱爱跳是喜欢表演区,有的文文静静喜欢图书区等。我采取“将兴趣带入其它区”的方法。这样即参与了其他活动,又发挥10了各种的特长。还有些孩子,当活动开始时,他们围着各个区域转来转去,左顾右盼,不知道自己该到哪个区玩。这类孩子一般较胆小,不敢或不愿与别人交往,缺乏自信心,导致对各个区域的玩法不了解,害怕自己不会或玩不好。对于此类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带他进区的方法,先由教师带他进入每个区域帮助他们熟悉了解各个环节以及操作材料,等他们熟悉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活动了。三、活动后:作为一次完整的区域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对幼儿作品的集中展评、幼儿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区域活动的反思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将活动过程中零散的个体的体验形成一般的认识和经验,同时有助于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反思和改进。一般而言,活动后教师要做的活动有以下两方面:1.注意保留幼儿的作品。活动区结束时,
本文标题: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