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梳理整合考点导析素能专攻梳理整合立足课前自评·提升基础复习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3.整体性体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联系协调一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2.主要体现(1)海洋大气(2)大气圈水圈势能的传输与交换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相互联系的纽带。圈层间2.实例(1)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CO2、H2OO2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O2CO2、H2O消耗有机物植物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2)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可溶性四、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1.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形成条件::种类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①岩石特性可溶性、透水性::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②水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3)类型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各种碳酸钙堆积体2.桂林“山水”的发育条件岩石条件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气候条件位于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地形条件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文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作用强烈生物条件生物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石灰岩亚热带湿润漓江谷地流水侵蚀有机酸考点导析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真题剖析(2014·广东卷,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思路点拨:植被可以降低近地面风速,使风的携沙能力下降,沉积作用增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D考点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表所示:要素相互作用气候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文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要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生物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考点演练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1)A(2)C第(1)题,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分析,图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其中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A对。该图体现了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而不是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B、C、D错。第(2)题,图中P环节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土壤,反映了气候和土壤的关系,A、B、D错。所属环节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形成了贫瘠的红壤,C对。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真题剖析[2017·天津卷,13(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发送量(万人)0.00.00.00.015.642.572.8110.8135.1156.3156.3156.3图1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思路点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矿泉水属于地下水,矿泉水的过度开采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遭到破坏,地下水水位降低,使地表水体获得的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植被根系无法获得充足水分,加之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使得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考点探究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等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形成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化的地理环境。2.地理环境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发生在南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名师点睛当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施加影响时,还会影响其他要素,这是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必须先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否则会使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变化,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4.桂林“山水”的成因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分析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方法技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首先要根据地理位置确定该地的气候类型,再结合气候判断植被,最后结合气候、地形等判断水文特征。(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首先要明确人类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要素,然后分析与相关区域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的因果关系。考点演练(2018·广东广州月考)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如图是北美洲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二十多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C(2)B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知,降雨强度没有变化,年降水量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据流量曲线可知,河流的流量减小,故B项错误;据含沙量曲线变化知,含沙量减小,D项错误;综上分析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C项正确。第(2)题,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有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原因可能是水库面积增加,调节了河流的流量;经济林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减少,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素能专攻强化解题技能·提高核心素养地理环境整体性关联图的判读与应用【判读方法】1.明确图表类型通过阅读图名、图例、文字材料等信息,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关联图的类型。常见的有地理环境要素因果关联图、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图(如图1)、区域地理环境演变图(如图2)等。2.分析核心地理要素不同的图表核心地理要素不同,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核心地理要素,如图1核心地理要素为热带雨林的破坏,图2核心地理要素为海岸线的变化。3.分析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根据图文信息可分析某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如图1中热带雨林破坏造成枯枝落叶减少,径流增加、侵蚀能力增强。4.分析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根据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表现、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特点即可分析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与演变趋势。如图2中海岸线的变化反映了三角洲的成长过程,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变化等信息,根据海岸线的变化还可以推测河流含沙量的变化。提升训练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如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沼泽获得稳定水源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关;水源的形成与植被能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有关。第(2)题,其他植被的变化通过读图判断,这种变化与速生桉的生长习性有关。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3)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解题思路:第(3)题,应考虑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特点。答案:(3)(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湖周边示意图(图甲)及青藏地区(图乙)。材料二倒淌河原是一条向东(南)流的河流,是黄河的支流。后因地壳运动,山地隆起,它才折头向西(北)注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2)以图乙中A地区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整体性特征。解题思路:第(1)题,倒淌河的形成对青海湖的影响主要从入湖水量增多引起湖水面积、水位及盐度的变化分析。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要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来阐述。答案:(1)面积增大;水位升高;盐度降低。(2)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中A地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多大风;自然景观以草地和高山荒漠为主;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河流水量小;土壤发育程度低,速度慢,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少。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2课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