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线索串联 专题四 对外交往课件
专题四对外交往线索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1.汉朝(1)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3)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2.隋唐时期(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他将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行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2)遣唐使来华: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制度为模板,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3.两宋时期(1)对外贸易活跃: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闻名世界的海港有广州、泉州(2)为了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3)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4.元朝(1)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陆路与海路并进(2)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族、蒙古族等互相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5.明清时期(1)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经济的发展;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取得抗击沙俄侵略的胜利,并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3)为维护封建统治和防止西方殖民者对我国的侵扰,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政策使我国与世界联系减少,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是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4)对外政策从明前期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自守(5)中国开始遭到来自日本和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反对外来侵略成为明清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6.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吸引周边国家来中国学习(2)重要条件: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明清时期逐渐走向闭关锁国)(3)客观条件:科技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陆路和海路两条丝绸之路的畅通(4)重要历史人物(张骞、玄奘、鉴真、郑和等)的贡献和探索、开拓进取、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精神7.方式:互派使节和留学生(如日本遣唐使);宗教传播(如印度的佛教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随佛教传入中国);战争(如蒙古西征将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传到阿拉伯地区);官方(如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8.目的(1)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2)主要目的:①传播中华文化,宣扬中国国戚,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形象。②发展贸易,丰富经济生活,实现经济互补互利。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本国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9.内容: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文化上,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10.特点:路线上,从陆路到海陆并举,再到以海路为主;目的上,对外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政策上,从开放到闭关,从主动到被动;形式上,从官方、民间交往并举到官方垄断11.影响(1)对中国:兼收并蓄的政策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2)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源源不断地外传,推动了整个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的文明进步,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12.启示(1)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3)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要方式,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线索2中国近代对外交往•1.晚清政府的对外交往(1840—1912年)•(1)列强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2)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3)1861年设总理衙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向近代外交转变•(4)《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清政府从实行闭关锁国、排外政策逐步发展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交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3.北洋政府的对外交往(1912—1927年)•(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北洋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维系统治的代表•4.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交往(1927—1949年)•(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短时间内全部沦陷•(2)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国共两党携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战胜利•(3)1942年1月1日,中国与英、美、苏等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4)抗战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积极策划并发动内战线索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交往1.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孤立、封锁、包围和军事威胁的政策(2)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策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4)成就: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里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经济恢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20世纪70年代•(1)背景:中苏对峙,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2)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3)外交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国际环境•(4)成就:①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改革开放新时期(1)背景:世界局势逐渐走向缓和;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邻国的友好关系;实行不结盟政策;注重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3)外交目标: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4)外交成就:①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②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④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⑤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⑥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⑦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⑧2016年9月,中国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1次峰会。⑨2017年5月,我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各国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共识,编织起以亚欧大陆为中心,辐射各大陆、连接各大洋的合作网络【原因类】1.宋元时期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有哪些?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对陆路贸易的阻隔;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启示认识类】2.你从中国的对外交往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近代中国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2)启示: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国家强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丰硕成果。②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事业的坚强后盾。③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结果类】4.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1)对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输出,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物质文明。(2)对世界:促进了亚非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3)对世界文明:中国的科技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新物种的传播,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5.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特点与意义。•(1)特点:诞生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追求互利,谋求共同发展。•(2)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为国际合作提供范例。•历史热点•“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2018年)•热点追踪: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关联考点:丝绸之路——对外交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贸易保护主义。
本文标题: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线索串联 专题四 对外交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0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