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建立“长三角”醇醚燃料推广应用示范区的战略性思考
建立“长三角”醇醚燃料推广应用示范区的战略性思考——在浙、苏、皖、赣、沪四省一市建立醇醚燃料示范区的建议——浙江久然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李东升“长三角”地区由沪、浙、苏等省市组成,皖、赣两省也逐渐进入这一经济区域,该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被世界公认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该区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能源消费需求量大与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使得这一区域的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浙、苏、皖、赣、沪四省一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开发煤基醇醚清洁燃料,是这一区域现实可行的选择。在诸多替代能源燃料品种中,煤基醇醚燃料可成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品。初步构想在浙、苏、皖、赣、沪四省一市连片共建《煤基醇醚燃料试验示范区》。本文就其战略意义、发展优势、区域协调及政策措施等作一研究并提出有关政策性建议。7.1浙、苏、皖、赣、沪四省一市建立醇醚燃料示范区的战略意义1、有利于满足四省一市在未来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增长长三角地区以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2%的GDP,工业产值更是占到全国的26%,进出口额占全国的1/5,而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16%左右。[1]由于能源资源极为匮乏,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阻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以浙江省为例,从1995年到2007年,浙江省石油终端消费量从573.33万吨增加到1981万吨,年平均增长10.9%。2008年,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成品油及石油制品占20.8%,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江苏省一次能源资源匮乏,人均占有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83%,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全国的0.2%,一次能源自给率低,大约80%需要从省外调入。[2]能源匮乏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未来四省一市的能源燃料需求将快速增长,单一的燃料结构已很难满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发展甲醇燃料对满足这一区域能源供给和市场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2、有利于缓解四省一市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的困境“长三角”地区一次能源的自给率很低,绝大部分能源资源依靠区外调入或进口:上海的一次能源全部需要调入,2007年,上海能源对外依存度就达90%。浙江省的一次能源95%以上靠外调,江苏省略有能源资源,但煤炭的自给率仅25%,油气自给率只有10%。[3]2008年,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29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5.1%。浙江省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374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浙江省一次能源自产率为3.5%(当量值),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从外省调入能源10874万吨标准煤,进口能源2871万吨标准煤。浙江省能源资源外向依存度偏高,90%以上的能源靠外省调入或依赖国外进口。受外部价格、资源采购、运输等约束,四省一市能源供需矛盾始终比较突出。在此条件下,2020年“长三角”地区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能源的需求量必将大幅度增加。能源短缺已成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必须寻找更合适的能源燃料作为补充,而甲醇作为新型的车用燃料具有许多优势。甲醇是一种环保型、可再生的能源燃料,可以从煤、木材、天然气、石油伴生气、植物秸秆、可燃冰,甚至城市可燃垃圾等物资中提炼或合成。从科技发展的趋势看,二氧化碳也有望成为合成甲醇的原料。而目前国内甲醇资源丰富,用其替代成品汽油,可缓解成品汽油紧张状况。因此,把甲醇燃料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四省一市发展的重点能源产业也是一项良策3、有利于改善四省一市环境状况“四省一市”在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据浙江省环境公报,“十一五”末期,浙江省酸雨频率逐年上升,酸雨率已达83.7%,部分城市超过90%,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4]近几年,上海市气温每年上升0.1%,这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有关。[5]整个长三角地区酸雨频繁,区域内16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有14个为酸雨控制区。[6]因此,四省一市必须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必须在应用清洁能源上下功夫,建立安全、经济、环保、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从节能减排的要求来看,甲醇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成品油消耗量增加的同时,尾气的排放量也在加大。通过试验和实践表明:使用甲醇汽油,尾气中有害污染物排放减少40~90%,一氧化碳为4.2%,碳氢化合物为0.4%,降低比例达到90%。仅以浙江全省2007年底机动车保有量855万辆计算,以1/3汽油燃油车测算可以减少CO(一氧化碳)排放量合计为190万吨,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减少27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21万吨,合计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238万吨。根据西安环境监测站、长安大学对燃烧甲醇汽油的车辆排放尾气检测中,显示一氧化碳、碳化氢、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颗粒物平均比国家标准下降80%-90%,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因此,大力推广甲醇汽油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4、有利于构建四省一市能源安全保证体系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经济圈,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以上海市为经济中心,四省一市的经济互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区域。预计201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达到43亿吨标准煤。[7]近年来,苏、沪、浙、及皖、赣五省区经济互动继续加强,使该地区石油消费增长加快,石油消费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高于全国6%的水平。[8]保证这一区域的能源安全,实现这一区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安全保障。而浙江省又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对外交往,辐射这几个省份,应充分发挥靠近港口的交通优势,率先发展清洁能源生产。我国的国情、资源的配置情况,石油资源的匮乏,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都必然导致石油的进口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四省一市跨省跨市建立醇醚燃料生产和市场推广的示范区是一项战略性措施,它的意义在于把解决能源供给的区域空间连接起来,保障“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燃料的长期供应,从战略角度高度来维护区域能源安全。7.2四省一市示范推广甲醇燃料的优势分析1、甲醇原料资源充足从四省一市的甲醇原料生产和进口情况来看,可考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2008年,我国甲醇年生产能力已达2200万吨以上,产量达1126万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甲醇原料资源是丰富的。浙江省及周边地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四省)甲醇产能也达250万吨以上,2008年实际产量达95万吨,有155吨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江苏、安徽和上海三地,在建和拟建的甲醇项目还有400万吨左右,全部投产可使这一区域甲醇产能达到600万吨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本区域醇醚燃料的生产和市场推广。(见表一、表二)表一2008年浙、苏、皖、赣、沪四省一市部分拟在建甲醇项目统计表序号建设单位甲醇产能投资额(万元)建设地点进展阶段1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20万吨25000江苏省新沂市经济开发区开工在建2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50万吨320000江苏省镇江市开工在建3徐州禄恒能源化工公司76万吨液相甲醇363000工程设计4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170万吨1330000安徽省皖北地区正在核准5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60万吨316000安徽省淮南市正在核准6上海华谊(集团)有限公司60万吨700000安徽省无为表二2006年——2008年浙、苏、皖、赣、沪四省一市甲醇产量统计表省市名称2006年全年产量(万吨)2007年全年产量(万吨)2008年全年产量(万吨)上海市36,734.140.1江苏省4.74.28.7浙江省11.413.214.6安徽省31.529.231.6江西省1.30.20四省一市产量84.380.995全国产量758.61076.41126.3所占比例11.1%7.6%8.5%从国际市场看,我国甲醇进口数量也在增加,2008年全年进口140多万吨,2009年1至9月份,甲醇进口500多万吨。浙江省地处沿海,利用国际市场甲醇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如宁波港,进口甲醇数量不断增加,据宁波海关统计,上半年宁波口岸共计进口甲醇20万吨,价值392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1倍和8.9倍。通过以上分析,四省一市区域具有甲醇原料来源广泛的特点,因此,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甲醇原料资源,合理调剂,满足供应,就能生产更多的优质甲醇燃料。2、一部分生产研发企业先行发展浙江省醇醚燃料生产企业建厂早,投入研发费用比较高,经多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产业经验和技术积累。仅以浙江久然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公司生产的甲醇汽油外观清亮透明,在抗爆性、动力性能、汽压、铜片腐蚀等性能方面均与国标吻合,成功解决了互溶性差、不稳定、热值过低、动力不足、腐蚀性大等问题,具有起动快、动力强、互溶性好、能耗低、尾气排放低等优点。它不需要改装车辆任何部件,也不需要改造加油站,即可使用。上海、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围绕长三角发展新机遇,企业之间应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联合体。当务之急是加快培育一批能够担当我国醇醚燃料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这是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不能拖延和耽误。3、甲醇燃料应用技术已经可行甲醇燃料技术成熟已具推广条件。甲醇毒性问题很受人们关注,在“六五”国家对M15甲醇汽油掺烧攻关期间,就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七五”国家在M100甲醇攻关和中德合作期间,已由北京医科大学对甲醇有关毒性方面的课题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只要遵守操作规程,就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异常发生。[9]甲醇和汽油在化学上都属于中等毒性物质,甲醇、汽油、柴油燃料燃烧都产生甲醛,甲醇的甲醛排放量大于汽柴油,这是事实,但绝对值很小,用美国加州TLEV标准的限值比较(0.010g/km)都在允许范围内,且可通过尾气催化净化,从而降低排放量。[10]甲醇对汽车发动机的金属部件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并且随着甲醇汽油中甲醇的含量的增加,腐蚀性也会增强。经过多年的研究,在燃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抗腐蚀添加剂就能产生明显的抗腐蚀作用。[11]经过几年的发展,醇醚燃料产业的技术体系也有了很快发展,相关的技术、产品、专利已达到千种以上。在处理甲醇燃料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不要用嘴吸甲醇燃料,防止甲醇溅入人的眼中,甲醇工作场所要通风等。其实这些措施同样适用于汽油等其他燃料。实践证明,甲醇汽、柴油还有较好的适应性,汽车使用M15~M30甲醇汽、柴油,不需对发动机进行大的改动。[12]甲醇和二甲醚代替燃料比汽柴油要清洁得多。4、甲醇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甲醇燃料具有清洁环保、经济性好、安全性较高、环保性好、原料来源充足、输配系统建设相对容易等优势,应用甲醇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甲醇汽油的经济性分析,甲醇与成品油存在较大价格差,特别是高油价时代,甲醇汽油的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甲醇与成品汽油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约为4000元/吨),以甲醇部分替代成品汽油,可大大降低油品成本,产出较大效益。同时,甲醇汽油油品价格下降,将直接惠及社会,惠及广大车辆使用者。而乙醇燃料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其发展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乙醇的原料现在基本上还是粮食,在我们国家粮食还不充裕的条件下,很难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即使现有生产也需要国家给予大量补贴,来维持生产。与乙醇燃料相比,甲醇燃料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本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连年增长,但仍面临着两大制约因素:一是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二是环境标准的提高所带来的压力。两方面严峻的现实,呼唤清洁环保燃料。甲醇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因此甲醇新能源是符合环保要求的理想代用燃料。7.3示范区统筹安排甲醇燃料供给的政策措施支持1、制定区域性产业政策,支持试点企业先行发展一是制定四省一市区域
本文标题:建立“长三角”醇醚燃料推广应用示范区的战略性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