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目标导航]知识目标素养目标1.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及激化的原因2.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3.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失败的原因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重了农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历史解释)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认识北宋“不抑兼并”政策的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等,明确任何政策和措施都有两面性(唯物史观)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2.表现北宋中期,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集中军权:设置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相互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这就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相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2.空前强化的皇权专制的负面影响(1)形成“积弱”局面:表现为军队战斗力削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以求苟安,如宋辽“澶渊之盟”。(2)形成“积贫”局面。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猛增。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增加了财政负担。③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2)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3.措施(1)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2)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3)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4)慎选地方官吏。(5)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4.结局(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2)原因: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要点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2)辽和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探究问题]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宋史》卷173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唯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材料四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敝,将无从而制也。——《张载集·丈集佚存·边议》思考:(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提示:(1)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原因:“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2)措施:“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原因: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矛盾。(3)军费开支大,国家财政困难,无力抵御外敌。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6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