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道:1.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及产业转移的形式及分布。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应用:通过分析各工程的调入区、调出区和沿线区的分布状况,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知识点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蜣螂俗称屎壳郎,嗅觉灵敏,能在3km内闻到尿便、脏物的气味,便循臭爬去,用脚趾扒松粪土,搓成圆球,有的雌虫便在球上产卵,然后埋入半米深的土里,小蜣螂便以粪球为食。蜣螂多的地方,地上脏物不过夜,所以蜣螂有“义务清洁工”之称。澳大利亚牧业发达,牲畜粪便到处覆盖,竟使草原荒芜。后来该国从我国引进蜣螂,经过几年繁殖,改善了牧区环境。这是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影响环境的典型案例。思考探究:(1)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不是都是有利的?(2)人类对哪些资源的利用会深刻影响地理环境?提示:(1)不是。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2)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矿产:指富集于地壳中或者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1)有利影响:①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2)不利影响:①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的农田,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③水、土地和大气不断被污染,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不合理的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3)应对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②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有利影响:①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②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③可以减少水源调入区地下水的开采,有力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2)负面影响:对水源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带来一定影响。(3)应对措施:人们需要处理好水源调出区与水源调入区的关系,需要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1)有利影响: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提高了土地的生物产量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提高;高产禽畜产品提高了饲料的劳动效率。(2)负面影响: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物种减少。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底通水,大大缓解了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对比分析中国南水北调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的原因。(2)分析跨区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答案:(1)自然原因:中国南方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北方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南部降水少,水资源缺乏。社会经济因素:中国北方人口和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和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南部需水量大。(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等。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是由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造成的。例如,我国东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而水能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天然气集中在中西部,太阳能集中在西北、青藏,导致对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评价该工程:这一问题,需从两个角度,即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2.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及其影响项目资源输出地沿线地区资源输入地南水北调减轻洪涝灾害。东线工程会影响到长江口的生态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对沿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南水北调将解决3亿多人面临的水危机西气东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过生态脆弱区,会导致环境问题;但可改善沿线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当地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西电东送充分利用西部的可再生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但需解决电力设备投资问题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缓解电力紧张局面,会引起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变革改善当地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电力紧张状况,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1.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2)题。(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2)图中②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解析:第(1)题,箭头①为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③为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故其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高压输电。第(2)题,图中②工程为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环境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答案:(1)B(2)D知识点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经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思考探究:怎么理解这句话?提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会随之发生调整变化,从农业到工业,从低级到高级,从传统到现代,从资源型到高新技术型的转变。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带来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1.区域内部产业发展(1)区域内劳动力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2)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结构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3)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第三产业比重越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2.区域间产业转移发达地区有了更高级的产业类型后,原有比较落后产业的比重就会逐渐降低,不发达地区往往就成为这些较为落后产业的“接受地”,从而产生了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的影响(1)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也使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2)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3)就业机会:由移出地转移到移入地,会减少移出地内的就业机会,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对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目前在中国大陆已经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现拥有12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客户群。材料二2015年6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山东菏泽建设的首个工厂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富士康在山东重点打造的又一生产基地,产业园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1)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业生产主要属于哪一种类型工业?影响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山东菏泽在引进富士康科技工业生产方面有何优势?(3)山东菏泽引进富士康科技工业生产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答案:(1)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廉价劳动力。(2)丰富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3)承接产业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1.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1)主要考虑因素: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2)实例分析: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的,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其主导因素由原来的以能源为主变为以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②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增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工业区位转移到达地的产品多向工业区位转移出发地销售。2.图解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3.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1)乡村地区转变为工业化地区(2)导致环境污染人文环境(1)失业人口增加(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1)加快工业化进程(2)缓解就业压力2.读下面三幅图:图a、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a(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什么?(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什么?(3)根据图c,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4)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出发,需要健全环境法规。这些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解析:读图可以看出,在图a中,日本、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重污染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在图b中,通过判读等高线,识别图例,可以判断出重污染工业的转移方向,由城市指向农村,动态的箭头逼真地反映出了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根据图c,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的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相差很大,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外转移重污染工业的原因,即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一些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经济,盲目引进外资和技术,忽视了环境保护,以牺牲自身的环境效益为代价,或允许污染重的工厂搬迁至国内,或接受发达国家“出口”的废料。这种重污染工业地理转移的结果是严重污染了接受国的环境,损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答
本文标题:2019秋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46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