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业达标]1.1915年10月高一涵发表《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一文,提出“无论何国,苟稍顾立国原理,以求长治久安,断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本文写作的背景是()A.袁世凯派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B.孙中山号召发动“二次革命”C.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D.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答案C答案解析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故A项错误;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故B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在1915年,且与材料“无论何国……立国……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相符,故C项正确;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年,故D项错误。解析2.美国学者林蔚说:“北洋时期的中国并不(完全)是病态的时代。”下列观点与材料冲突的是北洋时期()A.经济有较大的增长B.革命党人维护共和C.文化有较高的成就D.民主有长足的发展答案D答案解析一战列强忙于欧战,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都是为了维护共和,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虽然保留了国会政治,保留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式,但由于袁世凯等人的黑暗统治,民主进步有限,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解析3.“中日民四条约”是依据《二十一条》经多次谈判确定的最终修正案,内容包括《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附件。该条约签于()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C.洪宪元年D.护国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二十一条”“南满”“山东”等内容可确定为一战期间,故选B项。答案解析4.下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D.溥仪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漫画中“万岁”排除B项;根据“民国六年七月一日立”可知是1917年,排除A、D两项,C项符合。解析5.《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答案解析“皖直交斗”反映出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这种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早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排除。解析6.下表是1916~1925年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增长的情况。通过图表可知,与军费增长相关的背景是()年份岁出总数(百万元)军费支出数(百万元)军费占岁出总数的(百万元)军费增长指数(1916年=100)1916471.5159.433.81001919495.8217.243.81361925634.4297.746.9187A.农民起义不断B.参与国际战争C.国内匪患严重D.军阀混战不休答案D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可知,在1916~1925年,北洋军阀的军费预算开支在整个财政开支中的比例逐年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各个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开支较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6~1925年之间,没有出现“农民起义不断”的现象,排除A项;1918年一战已结束,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军费预算开支的增长与国内匪患严重没有很大关系,排除C项。答案解析7.根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形势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北洋时期的最大特点是()A.军阀派系林立割据一方B.社会生活出现了新气象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D.帝国主义势力受到冲击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割据,其中三大派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占据了半壁江山,据此可知该时期的历史特点是各地军阀割据和混战,故选A项。图片没有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现象,排除B项;军阀割据与新文化运动没有关系,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各派军阀背后都有各帝国主义的支持,排除D项。解析8.一些军政界人士鼓动张勋称:“黎、段两人断难并立,趁此机会,厉兵秣马,可以定乱为名,收服人心,借图大计。……中央麻木不仁,无力压制。似此政府,几类东周,有建义旗者,谁不响应?”以上材料说明清室能短暂复辟的主要因素是()A.府院之争军阀割据B.前清遗老推波助澜C.张勋集团实力雄厚D.共和体制已成废纸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黎、段两人断难并立”“似此政府,几类东周”可知,清室之所以能够有短期的复辟,主要原因在于在府院之争背景下,各地军阀割据,中央权力削弱,故选A项。前清遗老对清室短暂复辟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清室短暂复辟不是张勋实力雄厚,而是因为时局混乱,中央势弱,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解析9.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华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C.中国华工技术水平高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将军对一战中的中国华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是“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评价充分证明了中国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中国华工主要做后勤服务,很少参与战争,排除A项;一战中,大量的华工被派往欧洲,主要是因为法国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而不是法国缺少兵力,排除B项;“华工技术水平高”仅仅是问题的表象,排除C项。解析10.辛亥革命之前,“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A.传统礼俗消失B.科学知识普及C.平等观念传播D.妇女地位提高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材料“太太”一词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变化可知,“太太”这一传统词汇并未消失,只是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含义,故A项错误;称呼的变化,属于社会风俗,不属于科学知识,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太太”一词用于官员的妻子,平民不能使用,体现了等级性,而民国时期,社会上层和平民共同青睐,打破等级性,体现了平等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男女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解析11.中国近代某法令提出:“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阔血脉,……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其先事革除,以培国本。”据此判断该法令最早应颁布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D.张勋复辟时期答案C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没有涉及到废止缠足问题,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仅仅是提倡废止缠足,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废止缠足,故C项正确,D项错误。解析12.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B解析材料得不出A项结论;民国初年剪掉的是象征清朝封建统治的发辫,故B项正确;“剪辫易服”并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败落以及与民主之间的斗争,故C、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13.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采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答案B解析采煤业和运输业属于重工业,民国初年发展不快,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故B项正确;化工业和橡胶业,以及皮革业和卷烟业都有发展,但不是最快的,故C、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14.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该措施意图是()A.保护私有财产B.鼓励创办实业C.恢复市场秩序D.巩固新生政权答案B解析减免清政府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是鼓励创办实业的具体举措,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15.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A.晚清政府的推动B.民国政府的鼓励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列强侵略的弱化答案D答案解析1912年晚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民国政府的鼓励属于内因,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不属于这一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2~1919年”可知,此时列强忙于一战,对中国经济侵略弱化,推动了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解析16.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A.维新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17.“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民报》D.《新青年》答案D答案解析材料强调“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A项主要是向国人介绍西方地理,B项主要论证变法的合理性,C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解析18.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下列言论,属于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是()A.“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D.“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答案D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的主张,故A项错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主张,故B项错误;“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是康有为后期尊孔保皇的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知是激进民主主义者的主张,故D项正确。解析19.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1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违背儒家伦理道德的言论和主张,故该教授抨击的应是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与“离经叛道”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解析20.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A.实现富国强兵B.改造社会制度C.提高国民觉悟D.文学领域革命答案C答案解析“新文化运动”没有涉及到富国强兵的内容,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也没有提到改造社会制度的内容,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故“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主要用于提高国民觉悟,C项正确;文学领域革命是为提高群众民主、科学觉悟服务的,故D项错误。解析[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1913年宋教仁被刺,第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刊物,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B.舆论自由被破坏殆尽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D.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中全国报刊数量的减少以及“《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1913年”等信息可知,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舆论上大造声势,故选A项。材料信息不能
本文标题:2019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0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