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课程标准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2.学习要点(1)了解“清末新政”的目的、内容以及“预备立宪”出台的历程和结果,理解“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实质。(2)分析列强“严守中立”的实质;通过了解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史实,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3)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4)了解清末中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过程,分析其启示。一二三一、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1.“新政”(1)序幕:慈禧太后于1901年1月公开打起“变法维新”的旗号。(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3)措施:①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的机构。②改革兵制,大规模扩练新军。③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④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等。一二三(4)评价:①仍未能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②在实行“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更促使人民不断起来反抗,革命运动日益高涨。“清末新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吗?提示:不是。(1)“清末新政”是封建顽固势力为挽救清朝危局、抵制革命、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调整。(2)“新政”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未能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一二三2.“预备立宪”(1)目的: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2)经过:过程时间主要事件及影响考察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了“预备立宪”的序幕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未拿出方案实施1907年宣布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1908年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大权集中在皇亲贵戚手中一二三(3)结果:①“预备立宪”成为骗局,立宪派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②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一二三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革命思想的传播(1)人物: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等。(2)活动:①发表文章著作。②声讨清朝统治者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的罪恶。③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一二三2.革命组织的建立(1)主要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2)组建政党:①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性质: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一二三4.革命形势的发展(1)革命党人与保皇派论战,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起义,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5.革命的高潮、结果(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拓展延伸同盟会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二三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1.原因列强担心其在华的实际利益受到威胁。2.表现(1)调集军队,准备干涉中国革命。(2)武昌起义后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植袁世凯。(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3.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一二三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2)功绩: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众多的志士仁人显示了可贵的斗争精神。(3)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二三在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为何不遗余力地支持袁世凯?提示: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清朝统治风雨飘摇。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作为它们统治中国、保护自己在华利益的工具,故积极支持袁世凯夺取中国的统治权。问题1问题2【问题1】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分别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试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1)相同点:①产生的背景相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②主张相同: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实践结果相同:最终都失败了,社会性质依旧,危机依然存在。④失败的原因相同: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和时代的局限性;主观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问题1问题2(2)不同点:①代表阶层:前者代表资产阶级上层,而后者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②变革的手段和目的:前者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而后者企图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性质:前者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④影响:前者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后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问题1问题2【例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解析:作为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两者的分歧是通过革命手段还是改良途径在中国建立何种资产阶级政体,即建立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答案:C点拨孙中山的民主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较之维新派,有更大的进步性。问题1问题2【问题2】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试归纳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失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自己的武装。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段。问题1问题2(2)教训:①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③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④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⑤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问题1问题2【例题2】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的压力不包括()A.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B.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C.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D.革命党内部的分化瓦解解析:本题考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不是孙中山妥协的原因,符合题意。答案:D点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因素,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使革命失败。123451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抓住时间信息“辛亥革命时期”。“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说明这个时期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清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故A项的说法准确反映了漫画的含义。答案:A123452观察下图,图中的内阁()1911年清政府责任内阁成员合影①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产物②从人数上看皇族与汉族平分秋色③其设立导致了立宪派的分化④从事实上说明清政府在玩弄骗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汉族大臣仅有4人,该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答案:C1234531911年10~11月,陕西、湖南等许多省份纷纷宣布“光复”。“光复”的基本含义是()A.摆脱北洋军的控制B.脱离满洲贵族的统治C.响应资产阶级革命D.又重新被清政府控制解析: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了“驱除鞑虏”的主张,“光复”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答案:B123454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解析:资产阶级革命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列强看到清王朝再也难以充当其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于是,就在“严守中立”的幌子下寻找新的代理人。答案:C12345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部分12345请完成:(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3)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12345参考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组建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2)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积极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本文标题:2019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52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