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课标解读新素养生成1.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2.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1.通过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坚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2.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第八课法治中国的一体建设第一框法治国家一、法治国家的内涵[主干知识·简洁梳理]1.内涵:实行、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依法治国依法行使2.要求(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①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法律是通过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宪法法律至上民主程序(2)坚持良法之治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②标准: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③要求:推进、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效力公平正义类别齐全科学立法(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②在法治国家,公民的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之下运行。②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权利权利和尊严法律惩戒机制保障机制[相关知识·挖掘补充]教材P85“相关链接”(1)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2)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守规矩法律依法治国二、建设法治国家[主干知识·简洁梳理]1.内涵:法治成为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更需要法律的。治国理政法律体系严格实施2.要求推进宪法实施原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如果没有____,法治就没有希望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_________制度,健全________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宪法监督权威宪法解释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________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均________完善法律实施机制要求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________社会公众自觉________,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府部门________________,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司法机关严格________,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制度前提有法可依有效实施遵守法律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公正司法3.意义(1)能够有效,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能够推动实现,实现长治久安;(3)能够促进国家各项事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规范权力运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序发展[相关知识·挖掘补充]1.教材P88“相关链接”全面认识我国的法律体系(1)核心: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2)内容: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3)层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2.教材P89“名词点击”法律体系: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的调整对象和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规范法律规范调整方法[一图串知·成体系]议题一法治国家的内涵[探究分享]材料2019年11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在昆开展《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听取在昆全国、省、市、区、镇人大代表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力争再出台一部管用、实用、可操作的良法,促进云南高质量发展。[问题](1)为什么要出台“良法”?(2)该市是如何推动良法生成的?[提示](1)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系统认知]1.宪法至上原则(1)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居于母法和最高法的地位,即宪法作为根本法构成国家制定法的基础和核心,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和效力最高。(2)其他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能与其规定相抵触。“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这是对宪法至上性原则的明确表述。2.良法善治(1)良法有六个标准:一是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二是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四是要反映国情、社情、民情。五是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六是符合法定程序,具有程序正当性。(2)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3.法律的实施环节遵守法律,即守法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执行法律,即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适用法律,即司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监督法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1.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这是因为()①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③法律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④法律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所以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①是题干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法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并不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③错误;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体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②④符合题意。答案:D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解析: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制度化,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A项当选;B、C、D三项明显与此意不相符。答案:A议题二建设法治国家[探究分享]材料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国家都有法,但并非有法制。根据法学法律界的建议和依法治国的实践逻辑,十五大报告把此前的提法修改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用“法治国家”代替“法制国家”,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而且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标志着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认识上的飞跃。现行宪法第五次修改将原序言中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问题](1)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一字之差带来哪些具体要求的变化?(2)为什么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示](1)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既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又要完善法律实施机制。(2)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能够促进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系统认知]1.维护宪法权威(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LegalSystem)(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2)我国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3)从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人大专门委员会、政府部门和地方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这些机构既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在国家法律体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3.法律实施(1)法的实施,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监督。(2)“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是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重要观点,法律实施也是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法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司法公信力不足和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等问题。1.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土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的赔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解析:镇政府要修筑公路,在没有与承包农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毁掉土地上的庄稼,显然是滥用职权,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农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充分说明我国公民的权益依法得到保护,也很明显地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依法办事,对行政机关有一定监督作用。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而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依法办事,B项把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混为一谈是错误的。答案:B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件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C.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D.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解析:当宪法和法律连在一起使用时,“法律”通常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C两项表述都不全面。答案:D[具备科学思维]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1.恢复发展,开启新的里程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新时期的法治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0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