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整合提升题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解题的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2.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题的常用方法由于运动学公式较多,并且各公式之间又相互联系,所以本章中的一些题常可以一题多解,因此在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出最为便捷的解题方法.本章的解题方法主要有基本公式法,推论、比例公式法,图像法,对称法,极值法,逆向思维法,巧选参考系法.【典例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m)(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解析]根据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5t+t2(m)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2m/s2,将t=1s代入关系式得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为6m,选项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v=xt=5×2+222m/s=7m/s,选项B错误;因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该满足公式Δx=aT2,可得任意相邻的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选项C错误;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的大小,选项D正确.[答案]D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往往有多种,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解此题应先将函数式与x=v0t+12at2类比求出v0与a,之后再用其他导出公式解题.[针对训练1]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所用时间为t,xAB=34xAC,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解析]解法一:公式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则xAC=v0(t+tBC)-12a(t+tBC)2v0-a(t+tBC)=0xAB=v0t-12at2xAB=34xAC联立各式解得tBC=t.解法二:比例法方法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现有xCB∶xBA=xAC4∶3xAC4=1∶3通过xAB的时间为t,故通过xBC的时间tBC=t.方法2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所示.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x,那么通过BD、DE、EA的时间分别为:tBD=(2-1)txtDE=(3-2)txtEA=(4-3)tx又tBD+tDE+tEA=t联立解得tx=t.解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解.vAC=v0+vt2=v0+02=v02又v20=2axAC,v2B=2axBC,xBC=14xAC联立各式解得vB=v02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AC段中间时刻的位置,故tBC=t.解法四:图像法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像,如图所示,S△AOCS△BDC=CO2CD2且S△AOC=4S△BDC,OD=t,OC=t+tBC所以41=t+tBC2t2BC,得tBC=t.[答案]t题型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自由落体运动是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以及有关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2)基本规律2.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后,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2)特点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竖直向上.如果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a=-g.(3)运动规律(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①速度公式:v=v0-gt;②位移公式:h=v0t-12gt2;③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2g;④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t=v0g.(4)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①分段分析法:把竖直上抛运动的全过程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做末速度v=0、加速度大小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下降阶段的运动和上升阶段的运动互为逆运动.②全过程分析法:把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看成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应用全程法处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的方向.【典例2】(多选)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上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A.1sB.2sC.3sD.(2+7)s[解析]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上方离抛出点15m时,位移为x=15m,由x=vt-12gt2,解得t1=1s,t2=3s.其中t1=1s对应着石块上升过程中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用的时间,而t2=3s对应着从最高点下落时第二次经过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用的时间.当石块运动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m处时,位移为x=-15m,由x=vt-12gt2,解得t3=(2+7)s,t4=(2-7)s(舍去).[答案]ACD本题容易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仅将离抛出点15m理解为向上运动的高度为15m处,因而仅得出历时1s的结果,出现漏解.解决此类题目要注意运动学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矢量性,特别是速度和位移,当题目给出它们的大小时,如果忽视它们的方向性,就容易漏解,因此要特别注意这类问题的多解性.[针对训练2](多选)A物体自高为H的塔顶自由下落的同时,B物体自塔底以初速度大小v0竖直上抛,B物体上升至最高点时,A物体正好落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体落地时速度大小小于v0B.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高于HC.两物体相遇时离地面的高度为3H4D.两物体相遇时,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均为v02[解析]因为A、B两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时间相同,速度变化量相等,则A物体落地时速度与B物体上抛时初速度大小相等,都等于v0,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与A物体的下落高度相等,都等于H,A、B错误;设两物体相遇时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H=hA+hB=12gt2+v0t-12gt2,可得t=Hv0,设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则有vA=gt,vB=v0-gt,又v20=2gH,可得vA=vB=v02,hA=12gt2=H4,hB=3H4,即两物体相遇时离地面的高度为3H4,C、D正确.[答案]CD题型三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即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该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概述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相碰等问题.2.追及和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3.追及、相遇问题两种典型情况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两种典型情况:(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追上前,vA=vB时,两者相距最远.(2)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vA=vB时,①若已超越则相遇两次.②若恰好追上,则相遇一次.③若没迫上,则无法相遇.【典例3】小车A以速度v1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处有另一小车B沿同一方向以速度v2(v1v2)做匀速运动,A立即紧急刹车,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不相撞,问a1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解法一:分析法基于以上分析,画出如下示意图:设小车A的加速度大小为a0时,经时间t,恰好追上小车B则有速度关系:v1-a0t=v2位移关系:v1t-12a0t2=v2t+s联立解得a0=v1-v222s即a1≥v1-v222s时两车不会相撞(取“=”时恰不相撞).解法二:相对运动法(巧选参考系法)如果取小车B为参考系,则刹车后,A车相对B车做初速度为v0=v1-v2、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A车相对B车的速度减小到零时,若相对位移s′≤s,则两车不会相碰,即s′=0-v1-v222-a1≤s解得a1≥v1-v222s(取“=”时恰不相撞).[答案]a1≥v1-v222s本题属于匀减速追匀速的情况,关键是知道恰好不相撞的条件,即“两车速度相等时到达同一位置”.[针对训练3]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二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s时,两物体相遇B.相遇前,在t=1s时两物体间距离最大C.t=1s时,两物体相距0.5mD.t=3s时,两物体相距1.5m[解析]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t=2s时,两物体位移不相等,没有相遇,故A错误;相遇前,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即在t=2s时两物体间距离最大,故B错误;t=1s时,两物体相距12×1×1m+12×2×1m=1.5m,故C错误;t=3s时,两物体相距12×3×3m-12×2×4m+12×1×2m=1.5m,故D正确.[答案]D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3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