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宁汉合流:1927年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宁汉合流”。(2)影响:它标志着_______________的确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国民党专制统治2.第二次北伐:(1)目的:讨伐张作霖。(2)主要事件。①济南惨案: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②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③改旗易帜:1928年年底,_______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张学良(3)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发展。原因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②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表现纺织、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2)曲折:_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官僚资本【情境在线】上面老照片记下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仪式。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组成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南京举行,典礼上,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继续“清党”,建立了一党专制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提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1)原因: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②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_________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掌握武装力量武装起义(2)过程。①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等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②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失败后,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地区。(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恩来、贺龙海陆丰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1)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3.秋收起义:1927年9月,_______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4.井冈山道路:(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3)影响。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_____________”的星星之火。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5.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1)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___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江西瑞金毛泽东6.土地革命:(1)内容:“______________”。(2)作用: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情境在线】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曾仿效俄国十月革命,在大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此后,毛泽东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并通过实践,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请问:这条道路的革命思想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提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红军长征1.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_________________失利。第五次反“围剿”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转折:遵义会议。①召开:_____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1935③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毛泽东(3)胜利。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_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3.意义:(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情境在线】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事件?提示:红军长征。主题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及影响【素养探究】1.形成史料一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急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选择“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然性。(历史解释)【点拨】结合画线句子关键信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反动统治力量”“不符合中国国情”进行提炼。提示:中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落后、反动统治力量薄弱。城市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所以,依据中国国情,不能选择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史料二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①。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②、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李立三《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2)对比指出史料二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点拨】从史料二的画线信息①并结合所学归纳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由最后一句话得出最初党中央否认其正确性。从画线信息②归纳出李立三的城市中心论,其地位结合革命实践回答。提示:不同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党中央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2.影响史料一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①。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②。——1928年的歌谣(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何意义?(史料实证)【点拨】现象从①中“又分谷子又分田”结合所学分析,意义从②中“工农翻身掌政权”结合所学分析。提示:现象: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农民,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意义:农民为巩固土地革命的成果,积极组织起来,保卫和巩固红色政权。史料二80年前,毛泽东同志……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①……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②的群众路线,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根据史料二,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历史解释)【点拨】理解画线句子含义:①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②反映了党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土地革命。提示:“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史论阐释】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原因: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具体表现在: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②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而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易于突破。③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3)关系: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条件。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③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④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依托和基础。(4)意义: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②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主题二遵义会议与红军长征【素养探究】1.长征的原因史料1934年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盲目地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将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并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思考:史料反映了当时党内出现了什么现象?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现象从画线中关键信息“实现一省或数省的苏维埃革命首先胜利”“奠定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胜利的强固基础”分析。影响结合长征的原因分析。提示:现象: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影响: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史料一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1)据史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决议提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目的是什么?(史料实证)【点拨】注意画线信息“军事路线问题”“大多数同志……尚未清醒认识”等。提示:问题: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权问题。目的:团结党中央,避免党内分裂。史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中国红军长征记》(2)据史料二,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点拨】注意以省略号为依据依次分层回答。提示: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7.22 南京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