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图知史实一语评历史中古时代,亚洲大陆出现了诸文明的大交流。技术、文化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大为加快。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印度、阿拉伯文明在这时不断向外传播,与受中国文明影响下的朝鲜文明、日本文明等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上灿烂的一页。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东西方文明通过和平或战争的方式进行交流,在推动自身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古兰经知识梳理(一)阿拉伯帝国1.背景(1)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3)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及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哈里发3.鼎盛(1)政治: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2)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洋贸易繁荣;帝国境内城市繁多。(3)文化①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②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③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拜占庭知识梳理(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1)1453年,灭亡帝国。(2)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1)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3)外贸: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宗教知识梳理(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①政治与经济: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政令不够统一。②宗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家: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印度教伊斯兰2.东亚(1)日本①中央集权制建立:646年,“大化改新”,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国家。②庄园制与武士: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③幕府统治: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实权由以为首的幕府掌握;17世纪,德川幕府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中央集权制将军(2)朝鲜历史渊源4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基本统一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________国家建立政权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迁都改号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维护主权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中央集权主题庞大帝国崛起,文明传播差异——亚洲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文明遗产[析史料实证]材料一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给以后西欧文艺复兴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探究]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提示]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学传到西方。材料二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之城),并宣布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大教堂旁也出现了4座伊斯兰尖塔。[探究](1)奥斯曼帝国的政权结构有何特点?请用史实说明。(2)从该教堂的历史发展看,对当今不同文明的相处有何启示。[提示](1)特点:政教合一。说明:苏丹被认为是安拉的代表,他既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首脑,又是最高军事统帅。(2)启示:征服未必要以破坏和摧毁为代价;不同文明可以和平共处,既有利于政治稳定,也有利于保存优秀文化。[明历史解释]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比较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区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侵略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定都先以麦地那,后都城为巴格达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建立帝国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措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政治体制政教合一政教合一对外来文化态度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练经典小题]1.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特别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2.“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巨人”()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可以判断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攻占拜占庭帝国,故A项正确。答案:A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观点(一)——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问题关于日本改革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东亚国际形势紧迫的局面,力图实现权力集中化的政治改革。即实现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支配,把从前由皇族、诸豪族的个别支配权力转归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一元化的支配体制。改新前的部民与律令制的农民之间没有阶级性质的变化。这种强调古代天皇权力的意见,似乎和明治以来以改新作为天皇主权回归运动的皇国史观,有某种相似之嫌。另外,部分研究者从社会变化着眼,认为大化改新使血缘氏族制社会崩溃,古代国家成立,改新前的部民转变为奴隶或类似的依附阶级。也有人主张,改新后建立的律令制国家是基于封建生产方式而建立的封建国家。中国学者大多也持这种见解。观点(二)——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日本的部民奴隶制是不发达的奴隶制。对日本由不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制度的影响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6世纪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发生危机,开始要求封建生产关系。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隋唐封建制,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全面的社会改革,日本社会遂迅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摘编自张玉祥等《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5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