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1)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2)生产力水平:______。(3)人地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微乎其微,人类只能______地适应自然环境。渔猎和采集极低被动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人类活动:农耕。(2)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3)人地关系:人类开始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___________仍然很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_____的萌芽。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1)人类活动:工业。(2)生产力水平:____________(3)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资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__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依赖性科学大大提高环境问题4.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能满足____________的需要,又不对_____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______公平、______公平以及责任公平。责任公平指发达国家应对帮助贫穷国家改善经济状况负有更大的责任,并为改善地球环境提供更多支持。②____________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③共同性原则:实现全球__________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目标。当代人后代人代内代际持续性可持续发展5.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____________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人类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______观、发展观、______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2.调整行为:社会行为可以分为______行为、市场行为和______行为。人与自然消费资源政府公众3.发展______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4.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绿色一、判断题1.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演变,目前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出现在工业时期。()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4.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5.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紧张是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6.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二、选择题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7~8题。7.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A.甲B.乙C.丙D.丁8.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7题,丁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综合效益最好。第8题,乙表示人类燃烧秸秆作为能源,这样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答案:7.D8.B2019年4月22日是世界第50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人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回答9~10题。9.可持续消费意味着()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绿色生活可以包括()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循环回收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9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故C项正确。第10题,绿色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9.C10.D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情景导入诱思】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复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着阿兹台克太阳历: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周围4个圆圈分别代表了太阳时代前的4个时代;内环20个不同的图标标志了太阳历每个月的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着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羽蛇神和火神。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1)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2)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提示:(1)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敬畏。(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核心考点突破】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主旨适应自然利用、改造自然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极低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牺牲自然,以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人口继续膨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和逐步解决环境问题【对点跟踪训练】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的。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答案:1.C2.A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情景导入诱思】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材料二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下面两幅图表示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和部分环境标志。材料三可持续发展公众行为调整。(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转变观念、养成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2)清洁生产属于哪种社会行为的调整?其主体是什么?清洁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末端治理有何不同?(3)为什么要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4)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什么?(5)为了环保,你觉得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行为?提示:(1)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2)市场行为。主体一般是企业。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末端治理则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污染物治理上。(3)带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4)随着人口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全球看,生活垃圾的数量占整个固体废弃物数量的70%,大大超过了工业废物的数量。(5)调整生活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例如,不使用不可分解的饭盒和一次性木筷,减少使用或不使用塑料袋,使用清洁能源,少使用或不使用对人体有害又污染环境的物品,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动物等。【核心考点突破】1.转变观念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还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等资源观资源是无限的,而且没有价值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观自然环境的价值被忽略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废物的排放,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伦理道德观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间的规范和约束;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生产时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①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等。②对环境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2)市场行为①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业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的需要。②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3)公众行为①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②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3.具体措施措施内涵发展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各国要将语言转化为行动,将承诺转化为现实,认知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走上公平、开放、全面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提高全人类的福祉【对点跟踪训练】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据此回答1~2题。1.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B.技术C.资金D.劳动力2.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①促进产业集聚②降低运输成本③提高规模效益④提升治污效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及农药包装物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故选A。第2题,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升治污效果,提高规模效益,该做法并非产业集聚或产业协作,运输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据此分析③④对,选B。答案:1.A2.B下图为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3.西藏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的有利条件是()①农牧区沼气原料充足②地形复杂多样③年平均气温较低④太阳能、地热能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此模式有利于()①延长沼气产业链,促进当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②逐步实现能源替代,促进高原植被的恢复③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进绿洲农业进一步发展④生产绿色食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的显著特点是高寒,年平均气温较低,不利于沼气的生成,但太阳能和地热能丰富,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能为沼气池保温;西藏农牧区沼气原料充足,也为该地区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创造了条件。第4题,发展沼气主要是为了保障农牧民生活能源供应,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沼肥可减少化肥的使用,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答案:3.D4.D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下图所示为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