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基础精准演练探究一遥感技术考向1遥感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北京时间2018年10月9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据此回答1~2题。1.利用遥感三十二号01组卫星监测地面,其优点是()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取资料快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获取信息量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遥感信息受地面限制小,而不是不受地面限制。答案解析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A.航空器B.传感器C.胶片质量D.磁带质量答案B解析遥感能实现远距离的识别事物,主要依靠能识别不同地物的电磁波信号的传感器。答案解析考向2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风神”卫星将有助于()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答案C解析“风神”卫星可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监测大气状况,进行天气预报,发布灾害预报,可以预防暴雨洪涝,减轻洪涝灾害,C项正确;对大气风速和风向的监测不能减缓全球变暖,A项错误;监测大气状况,不能监测地震活动,B项错误;可以监测台风,不能阻止台风侵袭,D项错误。答案解析4.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风神”卫星可()A.分析灾害的原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答案D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获取灾害信息。答案解析考向3遥感图像的判读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存在差异。下图为针叶林与阔叶林在不同波段上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差异图。据此回答5~6题。5.针叶林与阔叶林对电磁波的能量反射率都相对较高的波段是()A.蓝光波段B.绿光波段C.红光波段D.近红外波段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在近红外波段阔叶林和针叶林反射率都较高。答案解析6.据图分析,林业部门常选用哪种遥感影像来区分针叶林和阔叶林()A.蓝光波段的遥感影像B.绿光波段的遥感影像C.红光波段的遥感影像D.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答案D解析在近红外波段阔叶林和针叶林能量反射率差别较大,比较容易区分。答案解析探究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考向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优点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其他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导航定位系统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间断地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据此回答7~8题。7.“北斗一号”不间断地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主要是利用了“北斗一号”的()A.全球性B.全能性C.全天候D.高精度答案C解析“北斗一号”导航定位系统不间断地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不间断”主要是利用了这一技术的全天候工作特征,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包括()A.空间卫星星座B.用户设备部分C.地面监控系统D.北斗研究团队答案D解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包括空间卫星星座、用户设备部分和地面监控系统,不包括研究团队。答案解析考向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印度洋海啸发生时,36名英国游客被困在斯里兰卡南部海滨的希克杜沃海滩,其中一名游客用手机发出求救信号,使救援人员成功找到他们。据此回答9~11题。9.该游客的手机具有的特殊功能是()A.彩信B.GPS定位C.求救D.拍照答案B解析救援人员根据求救信号成功找到求救者是借助手机的GPS定位功能。答案解析10.通过手持信号系统,救援队可以不断地得知遇险人员的位置,并很快到达遇险人员所在地,这主要是利用了GPS技术的哪一特征()A.全天候B.连续性C.全能性D.全球性答案B解析确定遇险人员的位置信息,利用的是GPS技术的连续性定位特征,B项正确。答案解析11.在救援中利用GPS技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①快速确定位置②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③减少生命财产损失④消除灾害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利用GPS技术能帮助救援人员迅速确定求救者的位置,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从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答案解析探究三地理信息系统考向1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输出的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回答12~13题。12.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A.数据处理B.数据采集C.数据分析D.信息输出答案B解析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属于数据采集环节,这是GIS技术的第一环节,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13.与传统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A.发展趋势B.地理位置的变化C.历史意义D.区域地理特征答案A解析与传统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能随时间变化实时更新数据,从而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答案解析考向2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988年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3S”技术在灾害的监测和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14~15题。14.本次火灾中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A.获取火灾数据信息B.灾害分析并建立模型C.交通指挥调度D.发现燃烧的烈火答案B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答案解析15.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火灭火中的作用是()①判断重点救灾灭火区②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③制定救灾方案④预测火灾的发生地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在火灾监测中的作用是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判断救灾灭火区,重点制定救灾方案。答案解析考向3地理信息系统图层的应用读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16~17题。16.叠加甲与乙图层,最可能应用于预防()A.泥石流B.地震C.台风D.寒潮答案A解析甲图层为地形图层,乙图层为河流图层,研究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最可能应用于预防泥石流。答案解析17.若利用GIS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甲与乙B.丙与乙C.丙与丁D.乙与丁答案D解析水污染主要考虑水域和人口居住区,与公路和地形关系不大。若利用GIS制定水污染突发应急预案,需要叠加的图层有乙与丁。答案解析模拟综合探究1.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中国气象报报道2019年3月15日,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获悉,根据3月15日7时(北京时间,下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H星红外增强图像显示: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伊代”(IDAI)中心已在莫桑比克东部贝拉地区登陆。登陆后的“伊代”整体螺旋结构松散,眼区逐渐填塞,强度有所减弱。根据当地新闻报道,截至目前,这一致命的热带气旋已在非洲当地造成至少100人死亡,超过140000人无家可归。“伊代”预计将成为十年内莫桑比克最强热带风暴。此前,根据风云卫星监测,14日14时“伊代”中心位于莫桑比克海峡西南部海面上,即南纬19.8度、东经37.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50百帕。(1)获取“伊代”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2)上图并不是原始的卫星影像,而是经过了人工处理,处理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3)3月16日,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上图外,还需要采用何种地理信息技术?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国际海难营救中心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哪一种?(4)要完成“伊代”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5)试举出第(4)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成果展示(1)遥感技术(2)地理信息系统(3)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5)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并为防灾救助提供决策支持。答案2.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GoogleEarth是一款由Google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文件,它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GoogleEarth使用了公共领域的图片、受许可的航空照相图片、KeyHole间谍卫星的图片和很多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城镇照片。(1)GoogleEarth所需的数据是如何存储的?这些最基本的空间数据是如何获得的?(2)GoogleEarth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是什么?(3)在GoogleEarth中,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有何区别?(4)根据你的理解,GoogleEarth涉及哪些关键性技术?成果展示(1)分散在不同机构的数据库中。来自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2)空间数据管理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空间数据交换标准。(3)可视化技术:将计算机中的抽象数据具体化,以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实现数字地球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生成虚拟环境;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与人体的自然技能感受逼真的虚拟环境,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完成各种虚拟过程。答案(4)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答案课时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遥感技术1,2,3,1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5,14地理信息系统6,7,8,9,10,11,12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科学研究者可通过获取地表热辐射状况来了解区域地表温度状况。下图为某传统钢铁企业搬迁前后,所在地区地表温度等级分布图(等级数字越大,反映地表温度越高)。读图,完成1~3题。1.获得制作该分布图的原始数据需要运用()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互联网技术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图是以搬迁前后的温度为基本数据的,获取该数据的手段是遥感技术,是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获得的,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2.读图可知,该地区在工厂搬迁()A.之前,地表温度较高,地面辐射强B.之前,空气质量较差,大气辐射弱C.之后,CO2增加,太阳辐射被削弱D.之后,污染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A解析通过搬迁前后的温度对比可知,在工厂搬迁以前,地表温度高,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强,搬迁后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A项。答案解析3.2016年的图像表明,该区域1级温度等级区域恢复其原本的连贯性条带状。1级温度等级区可能是()A.住宅区B.交通线C.河流D.农田答案C解析数字越小,温度越低,图中1级温度等级区呈连贯性条带状分布,应为河流,住宅区与农田应呈面状,而交通线的气温较高,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文通信能力。据此回答4~5题。4.与美国GPS相比,BDS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A.提供灾区的影像资料B.统计灾区的人员伤亡C.提供短文联络信息D.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故与GPS相比,BDS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提供短文联络信息。答案解析5.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A.RSB.GISC.RS和GPSD.GIS和GPS答案D解析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的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查询功能所采用的技术是GIS,定位车队位置采用GPS技术。答案解析中央气象台于2018年10月28日6时发布超强台风“玉兔”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回答6~7题。6.要完成台风“玉兔”未来120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