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自读教材·填要点]一、认识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认识土壤的主要途径(1)看分层结构:成熟土壤从地面向下依次为、淋溶层、和。(2)看土壤剖面: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3)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等:反映环境因素对于土壤__________的影响。肥力腐殖质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颜色形成过程3.土壤的物质组成:矿物质、、水分和空气。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因素具体内容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________,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______和无机养分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是其形成的____因素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土壤提供______,在生物因素中,_____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地形通过高度、_____、坡向等影响光照、_____和水分等条件,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时间决定着土壤的_________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物质基础矿物质动力有机物植物坡度热量发育进程[知识勾连·成体系]问题探究一如何认识土壤基础考点[思考探究]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红壤较为黏重、有机质含量少,呈酸性,是一种较为贫瘠的土壤。[探究1]确定红壤最为显著的标志是什么?提示:土壤颜色。[探究2]材料显示了土壤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土壤主要的剖面构造是怎样的?提示:土壤质地。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系统认知]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2)岩石是古代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原因(风化、腐蚀等)慢慢形成了土壤。(3)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有直接的影响。(5)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随着土壤逐渐成熟,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集训冲关]某学校组织学生到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游学活动,下图是他们见到的土壤景观,回答下题。1.对黑土进行观察,最容易观察的是()A.土壤质地B.土壤剖面C.土壤颜色D.土壤水分解析: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是最容易观察的土壤特征。答案:C2.土壤矿物质颗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这一划分的指标是()A.质量大小B.重量大小C.粒径大小D.面积大小解析:根据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大小,可将土壤矿物质分为石砾、砂粒、粉粒和黏粒。答案:C3.自然土壤剖面从上到下顺序正确的是()A.有机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母质层、母岩层B.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C.腐殖质层、有机层、淋溶层、淀积层、母岩层、母质层D.腐殖质层、淋溶层、有机层、淀积层、母岩层、母质层解析:自然土壤具有分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答案:B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土神、谷神的场所。坛上层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问题探究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哪些重难考点[思考探究][问题设计]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思考,材料中“中央为黄色”代表的是我国哪个区域?提示:黄土高原地区。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不同?提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巨大。[系统认知]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全面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综合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土壤差异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黄土高原黄色土壤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西部地区白色土壤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青色土壤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南方地区红色土壤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东北平原黑色土壤成因分布类别3.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集训冲关]1.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A.生物B.气候C.地貌D.时间解析: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故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答案:A2.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是()①休耕②施用化肥③种植绿肥④作物轮作⑤广施农家肥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解析:为使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答案:B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3.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4.下列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解析:第3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比乙地肥力差,C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第4题,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答案:3.A4.B选考选做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起来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5~6题。5.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6.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富铝土形成是强烈的淋溶作用的结果,淋溶作用强的地区,气候湿热,故B正确。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但对“铁、铝氧化物因流动性小而相对积累”影响不大,因此不是富铝土形成的主要成因,故A错误。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错误。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错误。第6题,富铝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明显脱硅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系列,包括热带的砖红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和黄壤等4个类型。其中热带的砖红壤所在地区水热条件最好,淋溶作用最强,因此铁、铝的相对含量最高,故B正确。答案:5.B6.B思维结构性评价——黑土有机质高的原因黑土是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茂盛的地区,有机质不易分解并历经千百年大量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肥沃土壤。黑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根据材料探究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有哪些?同学回答示例你的评价及思维完善同学甲黑土呈黑色,是在湿热气候下植被旺盛生长,大量枯枝落叶堆积形成的同学乙黑土是在适宜气候下植被茂盛,且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形成的同学丙植被的形成与良好的植被条件、地形、外力侵蚀作用弱以及低温有机质分解慢等有关同学甲对材料分析有误,答案错误;同学乙的答案正确,属于关联结构,但仅回答一个方面的原因;同学丙的答案全面,属多点结构,但没有分析过程,过于简单。[思维完善示例]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于留存。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