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新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读教材·填要点]一、认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岩石圈的和整个。2.生物圈的作用(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①绿色植物通过,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②各种生物通过,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2)对于地表环境具有和的作用。下层上层水圈光合作用新陈代谢风化调节稳定二、识别植被类型1.森林植被类型分布特点常见树种常绿阔叶林温暖湿润的____、_____气候区由常绿的______组成,树冠浑圆,叶面多呈____,表面光滑、无____,质地较硬樟树、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______________的温带气候区由_____的阔叶树组成,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_____,宽而薄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热带亚热带阔叶树革质湿润、半湿润落叶绒毛纸质类型分布特点常见树种针叶林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由______组成,叶子呈______、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云杉、冷杉、落叶松等针叶树针状2.草原植被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特点热带草原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____大陆上年降水量500~1000mm,集中在____、干季几乎没有雨水植物具有很强的____性,成片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温带草原温带_______、_______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温带草原群落_________,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_____特征热带湿季耐旱半湿润半干旱结构简单耐旱3.荒漠植被(1)含义:指植被覆盖稀疏、的地面景观。(2)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的气候区。(3)特点:①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减少水分。②有的植物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③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④多数植物根系,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⑤植被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种类单一温带干旱蒸腾水分灼热发达生产量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①气候的影响降水丰富地区——植被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植被②土壤、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种类与分布。(2)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环境。森林草原荒漠指示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固碳释氧,净化空气。(2)涵养,保育土壤。(3)积累营养物质,保护。(4)防风固沙,减轻灾害。水源生物多样性[知识勾连·成体系]问题探究一森林的类型及特征是什么基础考点[思考探究]森林主要是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森林类型多样,某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小组拍摄了两组照片,分别是不同森林全貌及其树叶照片。[探究1]图中两类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提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探究2]如果夏季走进某阔叶林,如何判断其是常绿阔叶林还是落叶阔叶林?提示:主要通过树叶不同特征判断。常绿阔叶林的树叶叶面多呈革质,具有光泽,无毛,稍硬。落叶阔叶林的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系统认知]1.图示全球森林分布2.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热带雨林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城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较干旱的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丘陵、山地主要作用地区[集训冲关]1.下列关于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寒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B.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C.温带的森林类型单一D.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解析: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有森林分布,因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沛,形成了繁盛的热带雨林。答案:B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2~3题。2.红树林在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大陆西岸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光照C.距海远近D.洋流3.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A.固岸护堤B.调蓄洪水C.防风消浪D.净化海水解析:第2题,由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的非洲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选D。第3题,红树林位于沿海的潮间带,能够减轻海水对海岸的侵蚀,有固岸护堤的生态效益;调蓄洪水是陆地上水库的功能,红树林在沿海,不能调蓄陆地上的洪水;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能净化海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故本题选B。答案:2.D3.B问题探究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重难考点[思考探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湿地恢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初步建成横跨我国“三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土地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草原和林网生态逐步好转。[问题设计]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图文材料中有哪些植被类型?提示:天然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植被;防护林等人工植被。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图示植被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环境为植被提供生长条件,植被同时会改造某些其生长的环境条件。3.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探讨,假如你从内蒙古高原东部到西部旅行,可发现植被是怎样过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草原—温带荒漠。原因是自东向西水分条件越来越差。[系统认知]1.世界气候与植被带的分布规律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防风固沙,减轻灾害森林在生长中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植物根系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且能吸收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集训冲关]1.右图是拍摄的非洲某地的照片,其所示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热带沙漠D.亚热带硬叶林解析:热带草原分布在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热带草原中多散生着乔木或灌木。答案:B2.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形成森林成层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土壤解析:读图,自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一定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答案:C3.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巨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其最主要的作用是()A.固碳释氧B.保育土壤C.保护生物多样性D.防风固沙解析:三北防护林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地区,这里风速大,风沙危害大,故其最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答案:D4.读图,影响图中植被水平方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热量C.经度D.地形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植被在水平方向上从右向左依次由雨林向稀树草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过渡,主要是随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所致,B对。答案:B选考选做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5.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图中显示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和雷州半岛,那么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依次对应的自然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故选C。答案:C思维结构性评价——非洲南部纳马夸兰的多肉植物纳马夸兰沙漠南临好望角,西濒大西洋,是一块南北狭长、荒凉干旱、地貌地形多样的沙漠。这里有着5000万年的历史,年平均降水量约150mm,部分区域不足50mm,每年有150天左右是雾天。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为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超过3000种植物,其中多肉植物超过1000多种,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即可满足其生存需要。为了存活,在某些时候纳马夸兰地区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休眠”度过。根据材料探讨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有哪些?同学回答示例你的评价及思维完善同学甲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地形地貌多样,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空间同学乙沙漠南北狭长,水、热条件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同学丙沙漠形成的早,生物有充分的时间进化;地形地貌多样,沙漠南北狭长,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有少量水分使肉质植物长期存活;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同学甲的回答属于多点结构,但审读材料片面,答案不完整;同学乙的回答属于关联结构,表述准确,但仍然片面;同学丙的回答属于多点结构与关联结构的融合,审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强,思路清晰,要点较全面,但对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两个概念混淆,故答案略有欠缺。[思维完善示例]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地形地貌多样,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空间;沙漠南北狭长,水、热条件差异大,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少量雾气和露水存在使肉质植物可长期存活,大量繁殖;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2.3 生物圈与植被课件 鲁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6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