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2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海导航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文学艺术的作用及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及特点是什么?3.中华文化区域性的成因有哪些?各地方文化的关系是什么?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5.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6.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什么?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科技在世界中的地位。法治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公共参与: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政治认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1主干知识梳理2释疑解惑升华3重点难点突破4随堂达标验收5课后素养演练主干知识梳理1.文学艺术(1)作用: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展现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历史______________、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______________。(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辉煌而悠久丰富而绚丽鲜明而独特2.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______________。②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③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________,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体现。文明程度世界的前列实用性综合性结晶生命力创造力1.成因(1)我国幅员辽阔。(2)各地____________千差万别,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3)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2.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3.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水乡文化边陲山寨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渐趋融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1.中华各民族文化(1)特性:既有____________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2)地位: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_______,都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3)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熔铸了灿烂的____________。(4)意义: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___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民族特性瑰宝骄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文化底蕴民族凝聚力2.包容性(1)内容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__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________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___________的认同和对____________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中,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睦相处吸收借鉴积极成分和睦自身文化其他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不竭力量之源1.如果要问哪一种文化的包容性最强,那有着五千年的丰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绝对是首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③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④中华文化强调既认同自身文化,也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概念的理解,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应该把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④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故选A。2.《辣椒歌》是湖南的一首民歌,歌词中有:“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就生活习惯来说,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不同的喜好。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我国各民族文化有其共性C.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D.中华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解析]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不同的喜好,说明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C3.“坐腔”在准格尔地区历代蒙古族群众中非常盛行,汉族歌手在演唱时融进了一些汉族民歌的风格,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曲调更加舒展,节奏也更加明快,并很快被蒙古族歌手接受。经过互相交流、传唱,由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漫瀚调”。这表明()①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②文化交流消融了民族文化的色彩③文化融合决定着艺术发展的方向④文化发展需要交流、借鉴、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解析]“坐腔”经过蒙古族群众、汉族歌手的互相交流、传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漫瀚调”,这表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文化发展需要交流、借鉴、融合,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交流并不能消融民族文化的色彩,应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融合影响着艺术发展的方向,但不起决定作用,排除③。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4.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5.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释疑解惑升华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否意味着容纳一切外来文化?提示: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外来文化既有积极的、有益的、健康的优秀成果,又有一些文化的糟粕,我们要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对落后和腐朽文化则应自觉予以抵制。④认为包容性就是完全容纳一切外来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2.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这一观点对吗?提示:此观点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共性,否认了个性。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吗?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4.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综合国力之中,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的美好明天。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提示:此观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1.教材P66“探究问题”提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近代社会的到来。2.教材P68“探究问题”提示: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瓷器是我国重要的文物,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中国闻名于世界,瓷器在其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来看,它比较完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面貌。3.教材P69“探究问题”提示:(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4.教材P69“探究问题2”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花鼓舞,风格矫健有力、开朗豪放、节奏鲜明、动作特点是小腿灵活,有不少高难度技巧;壮族的板鞋舞,表现力丰富,舞者们借助道具敲打和音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2)蒙古族乐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重点难点突破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突破点1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角度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程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特色、程度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区别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联系(1)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一方面,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A例题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故A正确;B材料未体现;C中的“动力”、D中的“集中体现”均说法错误。〔对点训练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解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传统建筑的保护只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③夸大了传统建筑的保护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说法错误。故选A。突破点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思维拓展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1)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联系。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2框 博大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7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