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海导航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如何把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为什么说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科学精神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法治意识尊重规律,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公共参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政治认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主干知识梳理3释疑解惑生华4重点难点突破5随堂达标验收6课后素养演练2知识小结主干知识梳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____________的观点。•(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_。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____________的观点。知识点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变化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形而上学承担者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的、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联系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____________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__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__和诡辩论根本性质某种特殊的运动无条件永恒绝对有条件暂时相对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特别提醒:正确认识规律三方面的内涵知识点2运动是有规律的本质的内涵理解“固有的”强调规律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不是神的旨意或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给事物的“本质的”强调规律是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的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把握规律“必然的、稳定的”强调规律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偶然建立起来的联系必然的稳定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__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___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的意志固有尊重条件和形式•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物质是永恒存在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绝对性。孔子的话意思是时光如流水,永不停息,说明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A正确。C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D不符合题意。A•2.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②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③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太极拳“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说明动与静相互结合,相互渗透,①④正确。②③说法明显错误。B•3.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此典故的警示意义在于()•A.要按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办事•B.要在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C.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要坚持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解析]“揠苗助长”这一典故警示人们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A正确。A知识小结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释疑解惑生华•1.有人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而也能改变规律,这一观点对吗?•提示:不对。任何具体运动规律,其存在和发生作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价值规律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生作用。人利用规律正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进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产生了有利于人的变化,但不能认为是改造了规律本身。规律是客观的,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2.物质的固有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一回事吗?•提示:(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是说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它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而言的。•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永恒的,因而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这一观点对吗?•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变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教材P30•(1)谈谈你对《周易》中这句话的理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提示:(1)《周易》中的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2.教材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提示:(1)不能。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人的“心”、概念或精神之外,运动是客观事物的运动。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主体是人脑。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2)没有。运动和物质密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3.教材P31•(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提示:(1)没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是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这一观点看到了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但将静止绝对化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大雁塔、故宫等建筑物相对于地面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移,这体现了相对静止。但它们随着地球一起转动,处于绝对运动中,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4.教材P32•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欧布里德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陷入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教材P33•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提示:人类根据元素变化的规律即元素周期律,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6.教材P33•(1)为什么“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提示:(1)“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从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2)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科学、承认规律、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7.教材P34•(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2)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人与客观规律关系的看法。•提示:(1)不能。人类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类是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的,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类利用关于浮力的规律制造船舶。这说明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重点难点突破•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突破点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性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①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②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③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典例1A•[解析]根据题中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解释,从哲学角度看,首因效应将最初印象当成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忽视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①符合题意;无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都割裂了事物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③符合题意;②中“绝对静止”说法错误,排除;④说法错误。•〔对点训练1〕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从题干中“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可以看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之所要表达的观点类似,它们都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略了相对静止,选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选。•1.规律的含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第2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7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