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伶官传》序专题五书序1.满招损,谦得益。——《〈伶官传〉序》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一、字词积累1.字音伶.(línɡ)官仇雠.(chóu)2.一词多义(1)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________________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________________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________________④若水之归.下也________________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_______________动词,归附动词,回、到动词,还动词,归附动词,返回(2)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________________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________③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④天下事有难易.乎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容易副词,轻易动词,改变形容词,容易(3)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______________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______________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______________动词,祭告动词,告诉动词,上报,报告动词,祭告3.词类活用①函.梁君臣之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夫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苍皇东.出__________________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名词作状语,向东形容词作名词,微小的事情形容词作名词,智勇的人4.古今异义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________今义:投身到;处理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因果连词属官。表原因,……的原因。5.文言句式(1)_____________梁,吾仇也。(“……也”表判断)(2)_____________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以组”后置)②盛以锦囊(状语“以锦囊”后置)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状语“以成功”后置)(3)_____________为天下笑(“为”表被动)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一《朋党论》”2.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缴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提出,也说明他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3.相关知识《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一、结构图解《伶官传》序一、开篇立论,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二、三论证中心论点,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遗命的事例、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四、引出教训,总结全文,国家盛衰在于人事二、内容研读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如果说本文有文眼,那就是“盛”“衰”二字。“盛”“衰”二字贯串始终,全文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从提出论点到列举论据,从论证过程到推出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对比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明确]文章结尾,作者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缘故是:①进一步深入分析,提出普遍规律。②对统治者提出防微杜渐、力戒私欲的要求,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该吸取后唐亡国破家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3.本文涉及许多史实,头绪纷繁,如晋王与梁、燕、契丹交恶,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等一连串的事,谈起来却像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气呵成,娓娓动听。作者用什么方法安排得这样好,这些史实是怎样为文章的论点服务的?[明确]这是一篇史论,作者以论点统帅史实,使所有的史实都为论点服务。文章开篇立论,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实,以作为立论的根据。以下陈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体过程,用史实来阐明庄宗,成则在人败也在人。最后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训,点出“人事”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全文以论带史,一气呵成,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是史论中的佳作。4.本文用了大量对称语句,说说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明确]使用对称句式,不仅读来琅琅上口,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而且气韵流畅,气势宏伟,有一气呵成之感。尤其是那些正反对比的对称句式,可以使人在吟咏中体会作者褒贬的立场和思想感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主旨归纳这篇传记小序,意在警戒。主要论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说明国家盛衰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四、写法鉴赏1.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当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辞,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于对称语句,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旺盛。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来做史论的人往往学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五 书序 第2课《伶官传》序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