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执行战略管理十步骤系统
执行战略管理十步骤系统是有助于企业从受众的角度发现市场的一种工具,十步骤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每一部分的内容自成体系。执行战略十步骤系统执行战略十步骤系统内容一、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企业的“基本法”。成功的企业都拥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和形成文字的企业理念,这一理念是企业员工和市场都熟知的。这正是奠定企业长期方案的基础,因为企业理念是“战略的战略”。二、环境分析环境的变化不仅带来风险,更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它对企业的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连续的监控趋势为及早发现风险和机会提供可能,并以此提高成功率。三、竞争控制只有拥有运转良好的信息系统,不断地收集竞争者的信息,才有可能使企业具备长期御敌和持续盈利的能力,所以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客户至上。四、客户分析谁能长期为受众提供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谁就能真正在市场中长久地立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客户分析的核心是:寻找至关重要的、尚未解决或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成功的企业能系统地掌握市场和受众的潜在利益,以此获取大量具体的、可直接运用的信息,从而了解市场中最重要的潜在利益——客户。客户分析不断深入,外部的市场数据分析随之结束。为了能够制定成功的市场营销战略,企业的强项和弱项必须与市场现有条件相适应。五、自身状况分析运用正确的战略,大部分问题会迎刃而解;而运用错误的战略则不可能成功。企业的强项和弱项分别在哪里?有哪些潜力?机遇和风险又在哪里?六、潜力分析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帮助企业明确地在市场中定位。能否利用企业在市场中的明确定位,例如建立市场中的行动路线,从而形成企业在市场中的权能,这是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利用战略性的定位,可以分析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条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市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以进一步研究战略性的潜在成功机会,从而可以制定确保成功的市场营销战略。七、目标描述确立战略的具体目标,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前提。书面的、具体的、理由充分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轻松地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如果只将目标和战略停留在口头上,那么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将这些计划和方案付诸实施。八、视觉化/工作程序化企业展示视觉化交流与工作程序化是必要的,当代研究成果表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明智的交流方法。九、市场营销战略在对数据和方案进行处理的基础上,企业就可以有步骤地开始制定市场营销计划了。首先要确定市场营销的年度计划,制定大量的具体措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有效地实施战略方案。就像生产战略、公共关系战略和采购战略一样,企业在销售战略上也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当是连贯的,而且能支持企业的长远目标及发展战略。十、市场营销控制这里是整套方案的终结点。借助于一个在理想状态下可自我控制的带反馈的回路模式,企业就可以执行长期的成功发展战略。成功的企业,都能长期把精力集中于市场中强大的末被满足的需求,并且自动释放出自身强大的潜能。这个模式奠定了企业成功的基础——当今有许多企业运用这个方法获得了成功。ECIRM战略模型的提出自从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开创企业战略学以来,迄今已出现了一个十大战略流派观点纷呈的所谓“战略管理理论丛林”。各派理论观点各异,但共同的认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公司战略模型,需要的是应因各个企业的个性和约束条件作出合适的选择。在系统研究欧美典型公司和中国本土的大企业成长经验之后,和君创业总结提炼出一个在中国商务环境下如何造就公司的一般模式,称之为“ECIRM战略模型”。在ECIRM战略模型中,E(Entrepreneur)是企业家,C(Capital)是资本,I(Industry)是产业,R(Resource)是资源,M(Management)是管理,它们构成公司战略不可或缺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维度,共同耦合成为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为核心的公司战略模型。ECIRM战略模型中的五个要素E(Entrepreneur)——企业家这里所说的企业家,是指一个企业的经营主持者和最高管理者,是企业经营意志的源泉和灵魂。所谓企业的经营意志,也就是奈特所讲的“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一个企业能否成长,第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主持这个企业经营的企业家是否具备足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或者说第一决定性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拥有一个具备足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在于企业家。”西方管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组织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正因为这样,人们总是把克莱斯勒的复兴、GE的强大归因于企业家艾科卡和韦尔奇。总之,一个企业倘若要成功,首先必须拥有一个卓越的、志存高远的企业家。目前阶段,中国企业还无法形成组织化的结构系统,没有一个自身良好运行的system;巴菲特看重的不是一个公司里有没有天才企业家,而是有没有一个system、组织效率。中国只能靠企业家个人英雄打天下。这源于各自的经济结构不同。西方的企业家不那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西方有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可以随时替代。但是中国没有经理人市场,企业家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中国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应该重点观察它的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呢?这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定量检测的问题,更多地只能依赖于定性描述。美国管理学协会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发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般应具备以下20种能力:(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取精神,总想不断改进工作;(3)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分析问题;(4)有概括能力;(5)有很强的判断能力;(6)有自信心;(7)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8)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9)善于用权;(10)善于调动别人的积极性;(11)善于利用谈心做工作;(12)热情关心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13)能使别人积极而又乐观地工作;(14)能实行集体领导;(15)能自我克制;(16)主动果断;(17)能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18)对自己正确估价,能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19)勤俭刻苦和具有灵活性;(20)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以上20条,有的属于才能,有的属于个性,还有的则属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能力。在日本,则有企业家需要具备“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的说法。其中,“十项品德”包括:1、使命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完成任务的坚强信念。2、信赖感。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良好关系,互相信任与支持。3、诚实。在上下级和周围关系中,都能真心真意,以诚相待。4、忍耐。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随便在群众面前发脾气。5、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与下级体贴关心。6、责任感。对工作敢于负责任,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7、积极性。对任何事情都要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8、进取心。能在事业上积极上进,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9、公平。对人对事都秉公处理。10、勇气。对于危险的工作能亲自动手,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企业家最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雄心壮志、胆识、决断力、号召力、统驭力和体力。C(Capital)——资本企业的组建与诞生,需要有资本的投入。企业的持续成长,需要有持续的资本供给。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分阶段地一步步成长,再到最后成就为大型公司,必定是一个“融资——投资——再融资——再投资”的规模不断放大的资本循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伴随着大量收购、兼并、重组、合资、战略结盟等活动的资本扩张过程。在企业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资本供血中断或出现资本短缺,企业都有可能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而前功尽弃、中途夭折。而那些已经成为蓝筹公司的大企业,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大规模的资本吞吐。惟其能维持大规模的资本吞吐能力,它们才能维持其在产业竞争中的领导性地位。实证研究表明,一个企业能否或能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成长成为一个大蓝筹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它动员和吸纳资本的能力和效率究竟有多大。大多数大型公司的成长史,实质上就是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的结果。惟其能够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它们才得以形成足够量级的资本规模去追逮或承接大型的产业机会(比如工业革命时期从事远洋贸易和铁路建设的机会,今天进入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产业的机会等,都极其倚赖资本规模)。亦惟其能够持续地和大规模地动员和吸纳社会资本,它们才得以以过人的资本优势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吞并或挤垮竞争对手、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先占性地控制产业资源。在ECIRM模型中,“C--资本”要素的质地优劣可以归结为三点:(1)资本规模,即资本量的大小,包括公司的存量资本多少、市值规模大小、需要时候可望实现的融资额多少等。(2)资本成本或资本价格,即公司占用的存量资本成本和增量融资成本。(3)资本生成的速度,即融资的时效性。努力做到资本生成规模大,成本低,速率快,应该是所有公司在改善资本要素的品质方面所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人们也可以依据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长质量。围绕资本生成的“规模-成本-速率”要求,我们倾向于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特定公司之“C--资本”要素的质地优劣:公司现有的或存量的资本实力(含存量资产和现有资金)。公司的资信质地,比如资产的质押能力强还是弱,财务报表情况是否符合资本提供者的要求,公司是否具备上市条件等。公司的融资渠道,即公司在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商业信用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公司的信誉。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比如相应的专业人才、经验、胆魄、执行力等。&资本的赢利模式:是收取固定收益还是分享剩余收益,是分享经营利润还是寻求资本增值?总之,成功的公司或者竞争为王,或者垄断制胜,终究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和大规模的资本供给。一个致力于成为现代公司的企业,必须确立资本信誉,擅用金融工具,广开资本通路,拓宽金融渠道,扩大资本规模,擅长资本运作,努力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大规模和有效率的资本吞吐体系。I(Industry)——产业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还与它所在或所选择从事的产业或产品领域紧密相关。迈克尔·波特说:“制定战略很重要的一步,是企业家必须花心思好好界定企业所经营的产业。”产业选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种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产业的盈利能力制约着产业内厂商的盈利水平。迈克尔·波特著名的竞争战略理论早已揭示,一个产业的长期盈利水平最终是由五种力量制约的:买方的侃价能力、卖方的侃价能力、进入壁垒、替代品的威胁和业内厂商的竞争结构。该理论认为,当产业内竞争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客户这五种竞争力量强大的时候,产业竞争将必然趋向激烈,激烈的竞争将使产业赢利能力下降。因此,企业为追求满意的赢利,就应该找出最佳的产业定位,以期能对抗这些竞争力的作用。资源战略学派的重将、哈佛商学院教授科利斯指出:“产业选择对于企业战略获得长期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公司绩效的最好预报器就是公司赖以展开竞争的产业的获利能力……公司赖以展开竞争的产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在公司绩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工具性角色。”其次,产品市场总量和产业规模决定着企业的成长空间和规模极限。有的产品,市场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够,局限于该领域的企业,即便竞争为王成了该领域的垄断性企业,也不足以成就蓝筹规模。为了说理,我们无妨往极端里说,如果是卖茶叶蛋、做打火机,那么无论如何是做不成一个蓝筹企业的。能够成就为蓝筹公司的企业,在产品和产业选择上,要么是选择一个产品或产业具备足够大的规模(比如石油、飞机制造、麦当劳式快餐、航空航天、钢铁、电力等),要么是企业的战略能力和系统能力足以能够把多个产业多个产品有效率地纳入自己的事业领域。当然,企业的成就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它们的产品或产业选择不是一步到位的。通常情况下,企业成长的一个其典型路线往往是,从一个产品做起,然后是多个相关产品,然后是由多个相关产品组成的一个产业,然后是进入相关产业,最后甚至进入非相关产业,最终发展成为从事多个产业、拥有n个产品的巨型公司。一个特定公司在ECIRM模型中“I--产业”要素的质地优劣:(1)产业规模,即产品市场及其利基的总量
本文标题:执行战略管理十步骤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