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唐宋诗山水胜色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唐宋诗边塞军旅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个人、民族、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音符,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咏史怀古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之中。唐宋诗羁旅乡思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他乡,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咏物抒怀咏物抒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物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唐宋诗社会写真讽喻诗就是诗人有意识地观察现实,用诗反映社会问题,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使之有助于朝政的革新与世道的改正。其艺术特点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唐宋诗人生感慨一切的喧哗都会散落成尘,所有的容颜都会很快老去,而我们的生命,亦如朝露昙花般短暂,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遐想、去挥霍。所以,古往今来不乏才智卓绝之士,昂首问天,放下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专注于永恒的探索。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感慨。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唐宋诗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唐宋诗【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唐宋诗【赏析】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诗的颔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蝶和花来写天气之寒的。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思考】这首诗的颔联是如何写春寒之景的?【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山暝.(mínɡ)前浦.(pǔ)汗漫.(màn)侍御.(yù)青黛.(dài)金阙.(què)沓嶂.(zhànɡ)2.多音字将将.要(jiānɡ)将.进酒(qiānɡ)塞楚塞.(sài)堵塞.(sè)期约期.(qī)期.年(jī)斗南斗.(dǒu)斗.智(dòu)诘摩诘.(jié)诘.屈聱牙(jí)二、字形辨认cānɡ(沧)海lún(沦)落波lán(澜)斑lán(斓)宫què(阙)上què(阕)叠zhànɡ(嶂)zhànɡ(障)碍三、词语释义①云锦张:。②遥寄:。③流雪山:。④苍苔没:。⑤南斗:。⑥青黛:。⑦九垓:。⑧琴心三叠:。像云锦一样铺展开来。云锦,如锦绣一般的云霞远寄比喻长江卷起的白浪翻滚,堆叠汹涌如雪山被青苔掩盖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共有六星青黑色九天之外道教气功修炼法,这里指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气静的境界四、名句默写①山暝听猿愁,。风鸣两岸叶,。(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②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王维《汉江临眺》)③登高壮观天地间,。黄云万里动风色,。(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沧江急夜流月照一孤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江茫茫去不还白波九道流雪山1.走近作者(1)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二百六十余首。(2)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二十五岁辞亲远游,寓居安陆(今属湖北)。天宝元年(742),被征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与当政者不合,被迫离京。东游齐鲁,南下吴越。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2.写作背景(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时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这首诗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2)《汉江临眺》唐代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时年四十岁,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去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流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曾与李白同游庐山。3.相关知识(1)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2)我们所说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不仅是王孟、裴迪、常建、储光羲等盛唐诗人,而且也包括如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中唐诗人。1.如何理解“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这句诗?【点拨】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次句写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简直就要激荡起来,它似乎无法控制,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诗有何独到的妙处?【点拨】这是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这首诗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3.怎样理解李白的“一生好入名山游”?【点拨】李白的“一生好入名山游”,观其前半生,其动机主要在培养性情和养名,以求一朝为君王所重,顺利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在探访名山大川的同时,又四处干谒地方官,盼望他们能推荐自己,《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州书》等,其实都是李白干谒求仕途之作。观其后半生,李白常借寻仙和纵情山水的方式,来解脱自身由于理想不能实现和个性受到束缚的愤懑。他是把神仙世界当成没有权贵和黑暗腐败现象的美好境界来追寻的,所以他一生漫游了无数的名山大川,纵情于山水之中,寄意于现实之外。4.《汉江临眺》的首联具有什么特点?【点拨】这首诗的首联作者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莾莾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5.《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的韵律有何变化?【点拨】这首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高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更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柳宗元《渔翁》中的渔翁过的是这么凡俗的生活,何以能吸引作者呢?【各抒己见】A认为:渔翁的孤单是自由,作者的孤单是寂寞。作为诗中唯一的人物形象,渔翁无疑是孤单的,但是,这种孤单,并没有显示出普通意义上的灰暗色调,却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烘托下,呈现出一种孤高傲世的明丽之美。渔翁泛舟江上,自渔自乐,何其快哉!起居行止,随心所欲,何其自由!反观作者,一介贬谪之人,政治前途一片灰暗不说,一般的亲朋来往基本断绝,甚至身家性命也是岌岌可危,言行谨慎,可谓如履薄冰,纵然寄情山水,终是胸中块垒,不得自由。B认为:C认为:一、写法归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汉江临眺》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二、技法指导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到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三、随堂练笔任选一景,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加以描绘,写一段文字(片断),要求语言优美,不少于80字。四、他山之石走进这片自然,脚踩在片片磐石上,听那溪流潺潺、泉水叮咚;看着溪水与小石共舞,激起阵阵浪花,飞珠溅玉,似玛瑙、如水晶,形成一个恍惚迷离、令人如醉如痴的世界。这水,宁静了我的心,怡悦了我的情,让我“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唐宋诗 1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