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名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释义:懂得一种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人。运用: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一、字音辨识诲.女(huì)弘.道(hónɡ)无(ní)无(yuè)莒父..(Jǔ)(fǔ)后彫.(diāo)二、通假字1.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知之……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______4.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____________“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食”通“蚀”,亏损“无”通“毋”,不要“彫”通“凋”,衰落三、一词多义1.过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_________________②三过.其门而不入__________________③由也好勇过.我__________________④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______________2.达①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②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______________③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______________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__________________动词,犯错误动词,走过,经过动词,胜过,超过动词,探望动词,达到动词,通晓形容词,豁达形容词,得志,显贵3.舍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②夫子休,就舍.待命______________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_________________④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_____________4.是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②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___________________④唯利是.图_________________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______动词,止息名词,客舍动词,除去,除了动词,放弃指示代词,这形容词,正确,与“非”相对动词,认为……正确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词,是5.文①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②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③蝮蛇多文.____________④言之无文.____________6.更①更.也,人皆仰之_________________②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日拒之,事更.不顺_________________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______________动词,掩饰名词,文章名词,花纹名词,文采动词,改变,改正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副词,更加,愈加副词,再7.而①必不得已而.去__________________②斯人也而.有斯疾也________________③杀鸡为黍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④夫子莞尔而.笑________________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四、词类活用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______使动用法,使……扩大(光大)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使动用法,使……充足名词作动词,掩饰五、古今异义1.无欲速,无见..小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看不到。2.逝者..如斯夫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死者。3.不舍..昼夜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不舍弃。不要计较,不要贪求。往者,过去的。不停止。六、特殊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____________3.其何以行之哉______________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______________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七、熟语积累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2.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4.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5.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八、名句积累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赏析]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总会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赏析](做事情)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顾及小的利益就办不成大事。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朱熹认为:“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作为一个领导,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政绩来,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世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1.选文1与选文2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明确]选文1告诉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选文2进一步告诉我们,正视自己的无知,并不是安于自己的无知,而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3到选文5的主要内容。[明确]启示我们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3.选文6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阐明了什么关系?[明确]阐明了人与道的关系,告诫我们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4.选文7说“则远怨矣”,怎样才能做到?[明确]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5.选文9中说“大车无,小车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比喻。阐明了诚信的重要性。6.如何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这句话?它对我们有何启发?[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这句话是从为人处世角度来说的。它启示我们,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7.阅读第3~12则,试分析孔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明确]①《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著言语。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②巧设譬喻,形象而蕴藉。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感叹自然界万物瞬息万变,惋惜生命短暂,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时要认真体会。按照本文中孔子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呢?[明确]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所以,一是要正视无知,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要勤于思考,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作用就不大。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女:通“汝”。是知也:这就是聪明。(《论语·为政》)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没办法了!”如之何:如……何,固定结构,对……怎么办。(《论语·卫灵公》)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论语·卫灵公》)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子贡说:“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好比日蚀月蚀:犯了错,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们都看见了;改正了,人们都敬慕他。”食:通“蚀”。焉:语气助词。更:改变,改正。仰:敬慕。(《论语·子张》)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也: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文:掩饰。(《论语·子张》)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说:“人能使道光大,而不是道能使人显耀。”(《论语·卫灵公》)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就可以远离怨矣!”别人的怨恨了!”躬自:自身、自己。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论语·卫灵公》)8.子夏为莒父宰,问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莒父(Jǔfǔ):鲁国城名,在今山东莒县附近。一说在今山东高密附近。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论语·子路》)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能够做人哩。大车无,小车无(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其何以行之哉?”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ní):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yuè):古代小车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论语·为政》)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粮食充足,足兵,民信之矣。”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足食:使粮食充足。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斯三者何先?”曰:“去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兵。”武器装备。”而:连词,表修饰。何先:“先何”的倒装,先(去掉)什么。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