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篇目四一剪梅一、认字音玉簟.秋(diàn)轻解.罗裳.(jiě)(chánɡ)二、识词语1.红藕香残玉簟秋..簟:______秋:____________2.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______锦书:________________3.花自飘零水自.流自:______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______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竹席秋凉、凉意空中写在锦帛上的信自在名词用作动词,消失名词用作动词,绕上三、背佳句1.________________。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4.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红藕香残玉簟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作者【简历】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人。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辞章,常相唱和。14岁时的李清照写出的诗词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大为赞赏。从其词作的成就来看,还是令人信服的。1127年,靖【作品】《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康之乱,李清照跟随家人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余生孤苦,郁郁而终。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李清照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描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评价】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寻背景这首词,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但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体味词意,这首词绝不是作者与赵明诚分别时所写,而是作于别离后。链常识1.词——亦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顶峰。按长短规模,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按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有词牌,例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词牌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2.婉约派是指自花间词派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手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其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知文意这首词写的是闺情。上阕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词的起句,领起全篇,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接下来的五句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词的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既是即景,又兼比兴。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抒胸臆的独白。明文脉赏技巧1.笔调清新,风格细腻女词人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确实与众不同。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词人特有的柔婉细腻风格的具体表现。2.婉转曲折,含蓄蕴藉抒写别愁,不直接倾吐,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和感情变化来反映,从“红藕香残”到“花自飘零”烘托相思人的凄凉孤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相思无法排遣,抒写这种相思之情婉转曲折,含蓄蕴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9 推荐作品 篇目四 一剪梅课件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