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杜甫诗五首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赏析】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此赋诗怀念他。首联以秋风起兴,表现出对友人关切的心情。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颈联则由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引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712—77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作者介绍1.《月夜》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背景解读2.《哀江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十分痛苦,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3.《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谈及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4.《又呈吴郎》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5.《登岳阳楼》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1.字音衣襟.(jīn)虚幌.(huǎng)霓.(ní)旌.(jīng)啮.咬(niè)云鬟.(huán)辇.(niǎn)皓.齿(hào)臆.(yì)东南坼.(chè)2.字形倚倚仗绮绮丽冀希冀翼羽翼坼坼裂诉诉说浩浩荡皓皓月诰诰命戍戍守戒戒烟戎戎马1.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月夜》中的“诗眼”。提示:所谓“诗眼”就是能统帅全诗的、“能使全句皆奇”的字眼,《月夜》一诗,字字从月色写来,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笔,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就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包含其中了。“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与妻子同看月的日子,诗人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意境全出。2.《又呈吴郎》颈联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言外之意是什么?提示:字面的意思: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担心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她本来打枣时就提心吊胆,你不表现亲善一些,反而一来就插起篱笆了!这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有点不近人情。1.《月夜》这首诗叙写了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妻儿的挂念,并通过设想写出了妻子深夜难眠、对月独望、忧心如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2.《哀江头》这首诗通过描写长安沦陷后曲江两岸荒凉破败、一片萧条和令人恐怖的景象,与安史之乱前豪华奢侈的盛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沧桑所发出的忧时伤乱的哀思。3.《蜀相》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感慨:既希望当朝出现类似诸葛亮这样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一生潦倒的悲愤。4.《又呈吴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寡妇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们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揭露了官府的剥削是导致人民贫穷的社会根源,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5.《登岳阳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的广阔无垠、气势恢宏的景象,并由此引发抒写自己一家凄苦艰难、困顿潦倒的生活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尽管壮志难酬、仕途抑郁,但仍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精神。1.《月夜》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从“何时”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作者希望家人能够早日团聚的迫切愿望。【答案】由于诗人怀妇情殷,更想到妻子对他的关注之切,于是自然而然地在尾联中表达了他个人的愿望:将来在什么时候,最好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夫妇二人能共倚薄幔,同庆团圆,互诉离情,让月光照干他俩脸上的泪痕,那该是何等的欢乐啊!表达了诗人渴望战争早日结束,渴望早日与亲人团聚的愿望。2.《哀江头》采用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景?请找出有关诗句并加以分析。【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诗人把长安现今的凄凉景象与往日的欢乐景象进行了对比,以此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答案】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今昔情景。诗人写“今”,写今日叛军占领下的长安景象:“江头宫殿锁千门”“黄昏胡骑尘满城”。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一城干戈未息的乌云,让人惆怅让人哀。诗人写“昔”,写昔日长安南苑的景象:“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芙蓉苑里,春光融融,花草生辉,霓旌迎风招展;“白马黄金勒”的才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清平调·其一》李白)的贵妃与大唐天子,其乐何极!诗人把长安的“今”之凄凉景象与“昔”之欢乐景象放在一起描写,加以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真可谓以乐景反衬哀思,哀思更哀。让人倍感“今”之萧瑟更萧瑟,“今”之凄凉更凄凉。3.《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提示】首先找出各句的诗眼,然后分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答案】“自”和“空”。“自”是“自然,本来”的意思;“空”是“徒然,白白”的意思。春天小草自然碧绿,无关人事;小鸟鸣叫婉转动听也徒然,无人欣赏。反衬出庙宇的幽静与荒凉,也写出了诗人怀古时的失望、落寞情怀。4.《又呈吴郎》哪一联是全诗劝说强有力的理由?蕴含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怀?【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从最后一联寡妇的诉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尾联。前句是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这位寡妇,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在于官府的剥削,即“征求”。这也进一步为寡妇的行为开脱。后句说得更远更深,诗人想到持续了十余年的安史之乱,不禁涕泪横流。而这也正是广大人民穷困的又一深刻的时代根源,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5.《登岳阳楼》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对应考点】本考点对应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从“昔”和“今”的对比中来分析理解。【答案】“昔闻”写出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今上”则写出了诗人愿望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而在“昔”“今”的对比之中,虽有喜悦之情,但却蕴含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沉郁之意!诗歌体裁与分类(三)4.写景抒怀诗与即事抒怀诗写景抒怀诗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的景物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前的景物来抒发感慨的诗歌。即事抒怀诗则是一些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题材的诗歌,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此类诗歌题材广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接高考此类诗歌常见的感情主旨有: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担忧国运,感时伤事;抒发对亲友的怀念;时光不再、青春易逝的伤感;面对优美、壮丽的山川景物,抒发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表达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5.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6.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①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②表现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③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7.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行和雪缴缠”,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了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唐朝的韭菜李汉荣“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千多年前,那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3 杜甫诗五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