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课言之有“理”句子意思的完整准确表达,离不开实词,也离不开虚词。汉语的虚词,虽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表达句子意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不当,会造成病句。本课研究了虚词、复句、关联词、修改病句等关于句子意思表达方面的问题。第一节研究了虚词的有关问题。第二节研究了复句和关联词的有关问题。第三节研究了修改病句的有关问题。第四节研究了避免歧义的有关问题。第五课言之有“理”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1“四两拨千斤”——虚词①分清实词与虚词,认清虚词的重要作用。②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了解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③了解虚词的表意功能,学会使用虚词。正确使用虚词第五课言之有“理”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2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①正确认识单句和复句。②正确把握复句内部结构,掌握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③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高考关联词的使用第五课言之有“理”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3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①学会发现现代汉语中的语病。②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掌握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③学会修改病句,在语言运用中避免出现病句。辨析病句第五课言之有“理”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链接4说“一”不“二”——避免歧义①认识、辨析歧义现象。②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③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消除歧义第五课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之“理”,实际上指的是句中的各个成分及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学习本课要注意:1.了解虚词的分类,了解病句的各种类型,及时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2.为了帮助理解,适当记住常见语病的典型例句,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运用。3.建立语病档案,自觉收集生活用语及报纸杂志中出现的语病,进行辨析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4.选读优秀文学作品,深入探究文学佳作语言运用的范例,体会其语言表达的规范与高效,自觉培养良好的语感。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第五课言之有“理”洪承畴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成了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好!”与“好了!”--→“小”词大用表达特定意义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形形色色的“的”助词“的”(定语标志、的字结构)语气词“的”(肯定或强调语气)1.如何定义虚词?虚词主要分哪几类?[明确]定义: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2.虚词的特点有哪些?请简要说明。[明确](1)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而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2)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都是黏着的,即只能与实词结合,不能单独说出来。(3)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谓语(述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3.虚词就语法意义而言有什么重要作用?运用虚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明确](1)虚词就语法意义而言有如下作用:①词汇意义改变,虚词不变,内部关系不变。例如:“我和老师”与“我和学生”,虽表意不同,但词汇内部均表示联合关系。②词汇意义不改变,虚词改变了,内部关系随之改变。例如:“我和老师”与“我的老师”,词汇内部关系显然不同,前者表联合关系,后者表偏正关系。(2)运用虚词时应注意:①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焦裕禄同志牺牲的情况,用了“那一年,他才42岁”这句话,句中的“才”表达了对焦裕禄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如果去掉“才”,就变成客观陈述了。②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例如:“不仅我跑得快,而且跳得高。”此句就应将“不仅”置于“我”之后。一、本题两组句子中“没有(没)”的用法是不同的。第一组中的“没有”和“没”是动词,第二组中的“没有”和“没”是副词。动词“没有(没)”跟名词相配,是“有”的否定,例如“没有人”(肯定形式是“有人”)。副词“没有(没)”跟动词或形容词相配,是“动词(或形容词)+了”的否定,例如“没有去”(肯定形式是“去了”,但不是“有去”)。“没有”可以紧缩为“没”(副词和动词都是如此),意义和用法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不过作动词的“没”一般不能在陈述句的句尾出现,比如只能说“一个人也没有”,不能说“一个人也没”。二、这四句中的“吗、吧、呢”都是表示疑问意义的语气词。其中“吗”可以直接加在陈述句的后面表示疑问,即用于是非疑问句;“呢”一般要用在含有选择意义的句子或句子中有疑问词的特指疑问句中;“吧”一般用来表示推测和疑问,含有征求对方的想法和意见的意义,也用于是非疑问句中。三、练习题左侧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介词,右侧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动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2.介词都不能重叠。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3.介词不能带时态助词“了、着、过”,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1.下列关于汉语虚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这几类。B.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在句子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增删不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C.使用虚词要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D.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会影响到句子意思的表达。解析:选B。在词汇意义上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但在语法意义上,虚词有很重要的作用。2.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③基因技术运用到传统行业当中,很有可能就会给一个传统的行业带来一些新()变化。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选B。“它们存在”是一个主谓结构,加“的”后变成偏正结构。②的主语位置需要名词性的词组,因而要加“的”。④中“取胜”不能直接修饰“障碍”,没有“的”,这句话就不连贯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不但..从报纸上、广播里,还能从自己的家里也能感受到我们整个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B.该公司去年曾有过一次违规尚且..不论,单说这一次查出的偷税款竟达几十万元,就该依法制裁。C.唯有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才会..使作品有生活气息。D.隋唐统治者为扩大统治基础,实行了科举制,通过..明经、进士等种种名目的考试,来选取官吏。解析:选B。“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用“何况”呼应,表递进。如“牺牲尚且不怕,何况受点小伤”,此处宜用“姑且”“暂且”之类的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玉真宫主殿________化为灰烬。②在中国统一大势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________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________为合理化解统一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③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气力,________学习另一种语言呢?A.顿时不但/而且何况B.马上如果/就况且C.顿时如果/就何况D.马上不但/而且况且解析:选A。“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物、局面;“马上”,立刻,用于叙述将要发生的事情。“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只表示进一步申诉理由或追加理由。5.在下面文字中的画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_______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________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________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________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_______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案:但是以致就其实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句子的逻辑语义关系即可)正确使用虚词本节内容与高考考点中“表达应用”中的“正确使用词语”相对应。本节着重学习副词、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虚词中使用频率高、出现错误多的主要是介词、关联词。其次是副词、助词。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的选填。就题型而言,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趋势是与实词辨析,甚至与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间或与辨析病句或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表彰大会,并会见获奖的代表,这反映了党和政府________教师的尊重和教育的重视。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_______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③新疆交通运输厅表示,春节高速公路免费只让少部分有车人士受益,涉嫌福利歧视。这种说法________有些荒诞。A.对于以致不免B.对以至未免C.对以致未免D.对于以至不免[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对”和“对于”都是表示对象的介词,一般来说,凡是可以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但是有的用“对”的地方不能用“对于”。“以至”有两种用法: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词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②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不免:免不了。未免: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后面跟肯定形式。[答案]B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学生的借书证,________可以借十本线装书。②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内容把你的事情办好。③对于学生________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A.竟然从来甚至B.竟然向来乃至C.居然从来乃至D.居然向来甚至[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居然”与“竟然”都是副词,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结果与原本的预期相反而感到意外。“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竟然”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向来”表示从来,一向,多用于肯定。“甚至”和“乃至”都表示强调和突出,有时可以互换。从语意轻重来看,“乃至”语意较轻,有意料之中的意思;“甚至”语意较重,有意料之外的意思。从语体色彩来看,“乃至”多用于书面语,“甚至”则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根据③句语境,应使用“乃至”。[答案]C辨析虚词的方法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在语句中起一定辅助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这几类。在具体运用上,要注意:1.吃透规定有些虚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课 言之有“理”1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8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