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1938年5月在延安写的一篇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但党内一些同志对游击战认识不足,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正确地指导抗日战争,毛泽东在文章中论述了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地位问题。指出游击战争一般来说对正规战争只起配合作用,仅有战术问题,而无战略问题。但在中国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特殊战争的条件下,抗日游击战争就区别于一般的游击战争,具有了它的战略地位。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不仅是辅助正规战争,而且游击战本身也必将向正规战争发展。实行游击战争还可以保存自己,发展壮大自己,争取抗战最后胜利。文章强调游击战争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冲破国民党的限制,中国共产党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有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的自由,有执行抗日总战略的一切自由,国民党不得干涉。文章还具体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提出: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问题。文章还强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文章是抗日游击战争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并创立了一整套进行游击战争的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原文】第一章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战争中,正规战争是主要的,游击战争是辅助的。这一点,我们已经正确地解决了。那末,游击战争就只有战术问题,为什么提起战略问题呢?如果我们是一个小国,游击战争只是在正规军的战役作战上起些近距离的直接的配合作用,那就当然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又如果中国也像苏联那样的强大,敌人进来,很快就能赶出,或虽时间较久,但是被占地区不广,游击战争也只是一种战役的配合作用,当然也只有战术问题,没有什么战略问题。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生的: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这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被另一个小而强的国家所攻击,但是这个大而弱的国家却处于进步的时代,全部问题就从这里发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敌人占地甚广的现象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发生了。敌人在我们这个大国中占地甚广,但他们的国家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随之也是残酷性,规定了游击战争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于是根据地的问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等等也发生了。于是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又广大又持久的游击战争,在整个人类的战争史中,都是颇为新鲜的事情。这件事是同时代进步到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一事分不开的,是同共产党和红军的存在分不开的,这乃是问题的焦点所在。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这等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现实的价值,因为今天的中国比之上述历史多了一些东西,颇为新鲜的游击战争就是其中的一点。假如我们的敌人少估计了这一点,他们就一定要在这一点上面触一个很大的霉头。这就是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的理由。那末,为什么不将抗日战争的一般战略问题中的东西用之于游击战争呢?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本来是密切地联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许多东西二者都是一致的。然而游击战争又区别于正规战争,它本身有其特殊性,因而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颇有许多特殊的东西;抗日战争的一般战略问题中的东西,决不能照样用之于特殊情形的游击战争。第二章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具体地说到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之先,还要说一说战争的基本问题。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这个原则,在革命战争中是直接地和基本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例如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政治原则即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在军事上实行起来,就是以军事力量保卫祖国,驱逐日寇。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军队本身的行动上,就表现为:一方面,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消灭敌人的力量。何以解释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呢?每一战争都须支付代价,有时是极大的代价,岂非和“保存自己”相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正确点说,是相反相成的。因为这种牺牲,不但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必要,也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必要——部分的暂时的“不保存”(牺牲或支付),是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所必需的。在这个基本的原则上,发生了指导整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的所谓原则,从射击原则(荫蔽身体,发扬火力,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起,到战略原则止,都贯彻这个基本原则的精神。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则,都是执行这个基本原则时的条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第三章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现在我们来看,抗日游击战争的军事行动,应该采取些什么方针或原则才能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呢?因为抗日战争中(乃至一切革命战争中)的游击队一般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故在保存自己之外,还须加上一个发展自己。所以问题是:应该采取些什么方针或原则才能达到保存或发展自己和消灭敌人的目的呢?总的说来,主要的方针有下列各项:(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和正规战争相配合;(三)建立根据地;(四)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向运动战发展;(六)正确的指挥关系。这六项,是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是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配合正规战争,争取最后胜利的必要途径。第四章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里又可以分为四点来说:(一)防御和进攻,持久和速决,内线和外线的关系;(二)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三)灵活地使用兵力;(四)一切行动的计划性。先说第一点。整个的抗日战争,由于日寇是强国,是进攻的,我们是弱国,是防御的,因而决定了我们是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持久战。拿作战线来说,敌人是外线作战,我们是内线作战。这是一方面的情形。但是在又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敌军虽强(武器和人员的某些素质,某些条件),但是数量不多,我军虽弱(同样,仅是武器和人员的某些素质,某些条件),但是数量甚多,加上敌人是异民族侵入我国,我们是在本国反抗异民族侵入这个条件,这样就决定了下列的战略方针:能够而且必须在战略的防御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在战略的持久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正规战争是如此,游击战争也是如此。游击战争所不同的,只是程度上或表现形式上的问题。游击战争是一般地用袭击的形式表现其进攻的。正规战争虽然也应该而且能够采用袭击战,但是其出敌不意的程度比较小一些。在游击战,速决性的要求是很大的,战役和战斗中包围敌人的外线圈则很小。这些都是和正规战不同的地方。由此可知,游击队的作战,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很快地解决战斗;而要力戒消极防御,力戒拖延,并力戒临战分散兵力。当然,游击战争中不但战略上有防御,战术上也是有防御的;战斗时的钳制和警戒方面,隘路、险地、河川或村落等处为着消耗敌人和疲惫敌人的抵抗配置,退却时的掩护部队等等,都是游击战争中战术上的防御部分。然而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必须是进攻的,和正规战争比较起来,其进攻性更加大些,而且这种进攻必须是奇袭,大摇大摆大吹大擂地暴露自己,是较之正规战更加不能许可的。游击战争虽然也有坚持数天的战斗场合,例如攻击某个孤立无援的小敌,但一般的作战较之正规战更加要求迅速地解决战斗,这是被敌强我弱的情况规定了的。游击战争本来是分散的,所以成其为普遍的游击战,且在许多任务,例如扰乱、钳制、破坏和做群众工作等,都以分散兵力为原则;然而就一个游击部队或游击兵团,当着执行消灭敌人的任务,尤其是为着打破敌人的进攻而努力时,就仍须集中其主要的兵力。“集中大力,打敌小部”,仍然是游击战争战场作战的原则之一。由此也就可知,从整个的抗日战争看来,只有将正规战和游击战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集合了很多,即从进攻战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才能达到战略防御之目的,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只有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集合了很多,即是使得很多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都能因迅速解决战斗之故而取得了胜利,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一方面争取时间加强抗战力量,同时促进和等候国际形势的变动和敌人的内溃,以便举行战略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也只有每战集中优势兵力,不论在战略防御时期也好,在战略反攻时期也好,一律采取战役和战斗中的外线作战,包围敌人而消灭之,不能包围其全部,也包围其一部,不能消灭所包围之全部,也消灭所包围之一部,不能大量俘虏所包围之敌,也大量杀伤所包围之敌。集合很多这样的歼灭战,才能转变敌我形势,将敌之战略包围,即敌之外线作战方针根本击破,最后配合国际的力量和日本人民的革命斗争,共同围剿日本帝国主义而一举消灭之。这些结果,主要地依靠正规战取得,游击战只有次一等的成绩。但是集合许多小胜化为大胜,则是正规战游击战所共同的。游击战争在抗日过程中起着伟大的战略作用,就是说的这一点。现在来说游击战争的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问题。游击战争的主动性是什么呢?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本来战略的防御战和内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困难些,而进攻的外线作战,争取主动较为容易些。但是日本帝国主义有两个基本的弱点,即是兵力不足和异国作战。并且因其对中国力量的估计不足和日本军阀的内部矛盾,产生了许多指挥的错误,例如逐渐增加兵力,缺乏战略的协同,某种时期没有主攻方向,某些作战失去时机和有包围无歼灭等等,可以说是他的第三个弱点。这样,兵力不足(包括小国、寡民、资源不足和他是封建的帝国主义等等),异国作战(包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和野蛮性等等),指挥笨拙,使得日本军阀虽然处在进攻战和外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其主动权却日益减弱下去。日本目前还不愿也不能结束战争,它的战略进攻也还没有停止,但是大势所趋,它的进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是三个弱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会有一天日本要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现在就可以开始看出来。中国方面,开始时战争颇处于被动,现在因有了经验,正在改取新的运动战的方针,即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速决战和外线作战的方针,加上普遍发展游击战的方针,所以主动地位正在日益建立起来。游击战争的主动权问题,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因为游击队大多处于严重的环境,这就是无后方作战的状态,敌强我弱的状态,缺乏经验的状态(这是说那些新成立的游击队)和不统一的状态等等。但是游击战争是能够建立其主动权的,主要的条件就是抓住上述敌人的三个弱点。欺他兵力不足(从整个战争看来),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广大的活动地区;欺他是异民族,且执行极端的野蛮政策,游击队就可以放手争取千百万人民的拥护;欺他指挥笨拙,游击队就可以放手发挥自己的聪明。一切敌人的这些弱点,正规军也应捉住,作为自己战胜敌人的资本,但游击队尤其应当注意捉住。游击队自己的弱点,可以在斗争中逐渐减少。且其弱点有时正成为争取主动地位的条件,例如正是因为自己弱小,才利于在敌人后方神出鬼没地活动,敌人无奈他何,这样大的自由是庞大的正规军所不能得到的。游击队的主动权,在敌人举行数路围攻的场合,是难于掌
本文标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