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杂文与随笔第三单元新课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其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代表作《随笔集》是16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其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制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改进了托里拆利的水银气压计,同时在概率论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其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思想录》。该书以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另有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部散文随笔集极富哲理性,曾为美国年度第一号畅销书。2.文题解读(1)《热爱生命》:选自《蒙田随笔》。标题中的“生命”是指人的生命,具体是指人生、生活,作者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节选自帕斯卡尔的著作《思想录》。作者用苇草比喻人,是说人是平凡的,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能思想”表明人的价值,人的伟大之处。(3)《信条》:选自《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它是一篇阐述怎样生活、做事和为人的随笔。“信条”就是信守的准则,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是一个人成功及健康的人生状态的关键。3.背景探寻《热爱生命》蒙田生活在16世纪中后期。在他生活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发现了其中的弊病,他把生活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在《随笔集》中,作者主张追求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做创造自己生活的主人,并且强调生命愈是短暂,我们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所生活的17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在封建制母体内滋长,这也就决定了当时的意识形态迟早会产生新的变化,在思想领域内向先进的思想家提出了新的思想课题。帕斯卡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中,对人及其精神、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信条》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社会的思想也日趋复杂。“上帝”已不复存在,生命的意义也变得模糊;人们缺乏对自己的把握,也很难对他人消除戒备;人仿佛与自然的生物界脱节了……在这种情况下,富尔格姆对人生、人的身心的自由、生存的价值、幸福、爱情、信任和同情心等进行了再发现和再解读,重新组装人的世界。4.文体知识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中国传统随笔大多篇幅短小,抒写自由,一般借景、借事抒情议论,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西方作家的个性张扬外露,而随笔更敢于坦露作者的内心,更注重表达作者的个性,相比较中国传统随笔,他们较少描写、叙述,而注重说理、议论、思辨、哲理,主要功能是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5.名句诵读有关生命的名句①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②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④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⑤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⑥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基础夯实积累1.音形识记赋予.(yǔ)丰盈.(yínɡ)苇.草(wěi)囊.括(nánɡ)推衍.(yǎn)培养皿.(mǐn)2.多音字磨mó消磨mò磨面挨āi紧挨ái挨打量liànɡ量体裁衣liánɡ量杯3.形近字A殁mò病殁没mò吞没B燥zào枯燥躁zào暴躁C消xiāo消磨销xiāo销售硝xiāo硝烟D惋wǎn惋惜蜿wān蜿蜒腕wàn腕骨E摊tān摊子滩tān沙滩瘫tān瘫痪4.近义词辨析(1)领会·领略领会:指领悟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领略:有领会、理解、理会等意思。辨析两者都表示领悟,“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与“领悟”“理解”近似。“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运用]①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国人________到他的电影和传奇故事的风采已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②从自治区党委到各厅局,层层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人们深入________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交流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心得体会。(2)囊括·涵盖囊括:全部包罗在里面。涵盖:指包容、覆盖。辨析两者都强调包容。“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含有取得的意思。“涵盖”含有涉及的意思。[运用]①中国________了跳水金牌。②作品题材很广,________了社会各个领域。(3)流逝·流失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辨析两个词都强调消失。“流逝”指像流水一样消逝,主要用于时光、岁月等。“流失”,①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运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是慈禧陵中________之物,但随着时间的________,慈禧陵中其他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5.词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冬天,天气显得温暖了许多,有小阳春的感觉。()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到年关,人们就忙着置办各种年货,虽说是到了垂暮之...年.,但人们的心情却高涨起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年人,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如果疏于引导,就会稍纵即逝....,有时很难挽救。()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领略领会(2)囊括涵盖(3)流失流逝5.(1)ד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2)ד垂暮之年”指老年。(3)ד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这里理解为“稍微放纵就会走向邪路”,不合语境。文本赏析解读1.《热爱生命》的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2.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3.在《信条》一文中,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1.“生命”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密不可分,但是,面对“生命”,作者深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从“度日”入手,会使人感觉熟悉、亲切,然后就会自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2.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3.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原文呈现]热爱生命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①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③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段解: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④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⑤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⑥►段解:从生与死,谈怎样热爱生命,即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饱满。[名师赏评]①两种日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以“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扣题“热爱生命”。②以“哲人”的生活态度和“我”的生活态度对比,表明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③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靠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④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因为“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⑤“增加生命的分量”,怎么增加呢?引出下文三种方法。⑥这三种方法是: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饱满。这是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紧紧扣题。[原文呈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①思想形成人的伟大。②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③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④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⑤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段解:人的高贵在于有意识有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有思想,因此我们才要好好地思想来提高自己。作者把它们提到道德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能思想的苇草......⑥——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⑦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与随笔 第10课 短文三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69642 .html